引言
根据最新的权威数据显示,2022年,中央的一般预算收入总体为107552.14亿元,该年总支出为134052.14元,赤字为26500亿元。
尽管官方将这种情况视为“与预算持平”,但不得不说,26500亿的赤字已经向社会传递出了中央财政的紧张状态。
由于疫情三年的影响,作为中国支柱型产业的房地产一直萎靡不振,再加上外贸和内需也不甚如意,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较大的上行压力!
而就在这中困难时刻,地方政府的经济和财政状况也陆续出现了问题,不少地方明确表示财政压力很大,有些甚至表示资不抵债!
01.困境
其实透露出这些信息的主要原因,就地方政府而言,不外乎想向中央传达自己已经应付不来,盼望能够得到来自中央的帮助!
可早在地方债台高筑的时候,中央就曾经表示:谁家的孩子谁抱。言外之意,中央不会为地方兜底,更不会对他们的债务进行转移支付!
那么,多年来地方政府一直在经济方面都是高度自由,何以一场疫情下来,自己拉下的亏空就捂不住了呢?
实际上,自2010年房地产行业兴起后,与之相匹配的土地财政也应运而生!掌控着城市土地资源的地方地政府一时间成了“地主”!
在房价高歌猛进的时候,土地价格也是水涨船高。在这个过程中,地方政府可以说赚的盆满钵满。于是高福利、好待遇也就见怪不怪!
可是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等到3年后疫情偃旗息鼓。身心疲惫的人们终于意识到,生活压力之大远非预想那般!
再加上中国的城镇化率已经高达6成,继续上升的空间已经十分有限。所以进城买房的人越来越少,可是几年间的存量房源却没有被有效消耗!
02.房产之殇
而这几年间,新房扔就在不断地建设之中。于是房源过剩的现象出现。按说在市场经济规律之下,这种情况想要去库存的唯一办法就是降价!
可是许多持币观望的购房者等了许久才发现,房价仍旧“坚挺”。但是事实也告诉人们,这种坚挺并非市场行为,更多的是人为的控制!
所以坚信房价会降的购房者一时间也就不再心急,静观其变成了他们的常态!可是,在这个关键时刻,开发商和地方政府是最着急的!
因为房子卖不出去,开发商就无法有效回款,开发商没有充足的现金流,再加上房子难卖的现状,那么重新拿地的信心刻积极性就不足!
这也直接导致了土地财政的难以为继,而习惯了卖地赚钱的地方政府没了土地这一大进项,财政收入就少了一大助力!
可偏偏此时税收也不理想,于是财政压力骤然而至。想要打破困局,就要拿钱开路,可是没钱成了制约地方政府前进的脚步。
如此一来就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那么地方政府的出路究竟在何方呢?
03.走出困境
其实就目前来说,想要房地产再次起死回生,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不想让经济硬着陆的话,就只能采用风险分担的办法!
虽然这个办法的实施周期较长,但是稳妥、温和、不至于引起大的变动!而如果想要快速解决当前的经济困境,就要进行产业升级!
当一个新兴的产业出现,其带给经济发展的动力能够取代房地产时,也就是困境当解,地方政府重拾信心的时刻!
但就目前的请款来说,想要拥有取代房地产的新兴产业出现,其难度不亚于用其他办法解决当前的困境!
综合来说,较为实际的办法,就是双管齐下。在寻找新的替代品的同时,应该逐渐刺破地产泡沫,使居高不下的风险渐渐消散。
尽管这也不容易,但是对于地方政府的天价债务来说,却是最为实际的!那么对于当下的困局,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咱们评论区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