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警弟匪兄暗斗剧《消失的十一层》在高赞声中上映,剧集刚过半,就有不少网友吐槽剪辑混乱,发出恐要烂尾的担忧。
作为年中的一个小盛事,公募基金排名的新闻也上演了一出消失的上半年,尽管天气让人酷热难奈,手握绿色账户的基民们却透心凉,对此类消息选择视而不见。
回顾基金上半年,用一句话总结:
新人踏浪来,指数占山头!
这个新人,是来自诺德基金的周建胜,其管理的诺德新生活以约75%的收益率成为2023年的半程冠军基金。他踏的浪,是当红小生AI风口相关的计算机行业。
为了契合时代潮流,一季度,周建胜对诺德新生活进行了雷厉风行的调仓,前十大重仓股换了9只,行业多数聚焦计算机,还有小部分配置了电子相关的股票。
总体而言,同花顺公募晴雨表的之一的基金收益来看,在7项粗略的分布当中,今年上半年,尽管QDII整体收益不是最亮眼的,但至少把收益做到了坐标轴的上方。
出海先驱
时至今日,QDII基金数量也不过百只有余,在1万多只公募基金的占比实在不高,按照个性化时代的流行词汇来讲,
它是个很有特色的小众产品。
起量慢,限制了其规模的成长。但归根结底,基金好不好卖,归因真相始终会落在业绩头上。
按照规模起量的时点来看,2021、2022年QDII规模的大跃进要“感谢”俄乌冲突推升了通胀,尘封多年的油气等能源品大爆发。截至2022年底,全市场共有222只QDII基金,但规模已经突破3287亿元,同比增长27.87%。
最近两年,中国企业出海潮火热,从西方到东南亚、中东、南美......中国企业的足迹更加全球化。
在实体企业和资管产品之间,提到出海的先驱,一定少不了QDII。
虽说出海的理念为扩大本土市场的局限性提供了解决方案,可对于企业而言,毕竟是在人家地盘上虎口夺食,因此,出海难,架不住人家一个眼红,就拿起本土的法律武器向你摇旗呐喊。就如市场闹得沸沸扬扬的新闻,印度政府以“违反外汇法”的理由冻结了小米48亿元的资产。
在资本市场上,“黑天鹅”事件频出的难以预料性、宏观经济预测的复杂性,不是所有基金经理的能力圈。更何况,对于基金经理而言,牛市熊市都能发基金,只不过牛市大家争相发权益,熊市大家更多发指数。
在可交易资本市场上,QDII覆盖了德国、美国等单一国家/地区市场,以及大中华、全球等跨区域市场。投资主题上,涉猎范围囊括互联网科技、生物医药、消费等。
我国QDII基金起于2006年,当年4月,《商业银行开展代客境外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发布,同年6月,公募基金即获得QDII资格。作为首只公募QDII基金,2006年11月,主要投向是以海外股市、债市组合的,混合型基金华安国际配置正式成立。
彼时,QDII基金华安国际配置推出时,赶上了A股轰轰烈烈的大牛市,直接导致基金发行生态发生了变化,股票型基金首发规模创2002年以来的历史最高点,而在2004年,货币市场基金是当红的小生。
尽管如此,但公募基金这一概念还在普及阶段,新的投资类型处于婴儿期,华安这只QDII基金发行耗时较长,最终募集规模也不大,发行规模还不到2亿。
2007年,相关配套文件的发布,又为QDII提了提速,再加上牛市的助攻,眼看A股站上了6000点,人们的热情被激活了!
2007年下半年先后发行的4只QDII-主动股票型/混合型基金——南方全球精选、华夏全球精选、嘉实海外中国股票、上投摩根亚太优势,都募集到从几百亿到上千亿的神话,这是第一次QDII的巅峰时刻,全靠基民的信仰!
不过世事难料,捧着热钱出海的这批基金惨遭2008年的金融危机,全球股市遭遇重挫,QDII基金也被拉下了水,而后经过十多年的挣扎,好不容易才在不同时间点回过本。
成分在哪里?
全球的视野、辽阔的布局,十几年间,自我进化的QDII瞄准的市场和投资品类不断扩容,也确实扩大了投资者投资的疆域。
聚焦细分市场的QDII产品不断推陈出新。比如,2014年成立的华安德国(DAX)ETF,2018年成立的工银瑞信印度市场美元、上投摩根欧洲动力策略和泰达宏利印度股票、2020年成立的天弘越南市场A/C等。
2019年成立的5只日本市场基金——易方达日经225ETF、华夏野村日经225ETF、南方顶峰TOPIX、华安日经225ETF和上投摩根日本精选等。
回看今年全球市场,上半年,全球经济虽然动荡,但各个国家不一样的动能,驱动了分化的市场,让某些指数绽放了绚丽的红。
虽然美国科技大厂裁员的消息一波接一波,但得益于人工智能的兴起,科技成了当下正红的投资风格,造成了纳斯达克的繁荣,苹果、英伟达不遑多让,市值不断创出新高。
相比纳斯达克,上涨逻辑是由新技术驱动外,日经的上涨更值得玩味。最近,就连刻画日本经济失去三十年的书都卖得异常火爆。
来源:iFinD
最能说服让人们相信日本股市真正崛起的原因,在于巴菲特频繁加仓日本五大商社,分别为:伊藤忠商事、丸红、三菱商事、三井物产和住友商事。
尽管五大商社在日经中的权重加起来只不过2%左右,但据第一财经,这五大财团控制了
日本接近99%的大型生产企业及贸易公司,
掌握了日本各类产业的命脉。
据智通财经,日本六大综合商社的贸易额占了日本对外出口的43%,进口总额的62%。而产业触角涉猎广泛,包括石油、材料、航空航天等,正如日本的三星集团,业务渗透到国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被称为产业决策者。
2020年8月,巴菲特开始建仓五大商社,随着大宗商品价格的走高,五大商社的股价均大幅上涨。
巴菲特的加入,引来了外资的争相效仿,国际资本迅速流入,日经扶摇直上,距离1989年的高位,还差6000点左右。
更何况,巴菲特对日本股市的看好,并不在一朝一夕之间,而是表明他的一贯态度:
长期持有!
伯克希尔发表声明,打算长期持有其在日本的投资,根据价格的变化,持股比例最高不会超过9.9%。除非得到被投资方董事会的批准,否则不会在这之后进行任何收购。
来源:伯克希尔公司官网
巴菲特的眼光向来毒辣,除了日本改善的CPI数据以外,此前巴菲特在日本媒体采访时也预言,长期看好日本的发展。事实上,尽管日本经济逝去了几十年,但在半导体EUV光刻胶领域依然处在有竞争力的位置。
行情高涨气氛逼人,上半年挑起QDII大梁的自然是敢于押注的股票型QDII,而前两年高光时刻的商品型QDII不得不让位,落在37.55%—44.86%区间内的股票型QDII数量达到26只,仅有1只混合型。
来源:iFinD
在今年以来的排名中,挤进前十的QDII基金,基本都是投资了纳斯达克成分股的基金,包括主动型、指数类基金等。此次QDII中表现最好的是广发全球精选股票人民币(QDII)。
来源:iFinD,截至7月13日
该基金能吃到这波纳斯达克的红利,也得益于其持股集中度高的特点,截至Q1,基金持股集中度高达73.06%,大约高出同类型基金两成左右。
前十重仓股中,微软、英伟达、超威半导体等与本轮AI爆发相关的明星企业都被其收入囊中。
拿英伟达为例,2020年,英伟达成为该基金的座上宾,也算赶上了英伟达股票集中爆发的时期,中间也曾把其卖出过前十大重仓股行列,从2022年一季度的增持、中报的减持、三季度至今年一季度的增持,对于英伟达的“拿捏”也算到位。
来源:iFinD
纵观其他业绩排名靠前的QDII,微软和英伟达是少不了的主角,只是在不同时点,对于其后续逻辑的看法不一样,在最新持仓里,有基金经理选择获利离场,有人选择继续加仓。
投资机构持股上来看,最近,英伟达股价持续走高的同时,整体机构持股比例在降低,比如,罗斯柴尔德家族下的Edmond de Rothschild。
来源:iFinD
投资日本市场的QDII业绩也不差,比如上文提到的,成立于2019年的,易方达日兴资管日经225ETF(QDII),根据iFinD的统计,今年以来回报在23%左右,不过,出彩的业绩并未拉动规模的大幅上涨。
结语
尽管QDII是基金中的一个小透明,事实上,对于想拓宽投资边界、以及出海寻找投资收益的基民来讲,无论何时何刻,终究是多了一条在失望中寻找希望的路!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研究和学习使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 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