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公司发行股票幕资的行为,站在“卖方”视角称之为股票发售,站在“买方”视角则称之为股票认购,称谓虽异,但名异实同。股票认购(发售)涉及到买卖双方经济利益,为此办理认购(发售)手续必须使用“单据”传递和记录下涉事的人、财、时、事等关键业务信息,用以明确涉事双方的经济责任。这一类“单据”是股票认购(发售)业务的原始凭证,被称为“股票认购凭证”,简称“认股凭证”。凭借“股票认购凭证”,股份公司完成股票发售募资,而投资者认购股票成为股东,“股票认购凭证”与“股票”的关系可谓先花后果。
国内资本市场早期,计算机网络尚未大规模普及,股票认购(发售)业务均为线下认购渠道,办理认购手续所用“股票认购凭证”均是纸质单据,“股票认购凭证”实物就是这一时期的产物。它见证了新中国股票发行方式的演进历程,见证了国内证券市场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拓业过程,其是新中国证券市场的“创业证明”。
一、“股票认购凭证”是股票的认购凭证
根据1992年5月15日发改委发布的《股份有限公司规范意见》规定:“股份公司设立分为发起设立和募集设立,发起设立只能由发起人认购股份,不得向发起人之外募集资金;募集设立又分为社会募集和定向募集。社会募集可以向社会公众发行股份,其公司称为社会募集公司。定向募集只能由发起人、社会法人、职工认购股份,不得向社会公众发行股份,采取发起设立和定向募集设立的公司称为定向募集公司”。
《意见》同时规定:“定向募集公司应以股权证代替股票,不得发行股票,社会募集公司不得发行股权证”、“定向募集公司不得上市”。因此只有社会募集公司才有股票,且只有股票才能上市交易。
定向募集公司出现在我国股份制试点早期。随着1994 年6 月国家体改委下发《关于立即停止审批定向募集股份有限公司并重申停止审批和发行内部职工股的通知》。此后公司设立必须采取社会募集方式,也就没有新的定向募集公司出现了。
另外《意见》规定:“定向募资公司成立一年后,增资扩股时可经申请转为社会募集公司”。为此很多定向募集公司纷纷通过申请增发股票,转身成为上市公司。例如:红光实业、城隍庙、辽房天…等。
上市公司是已在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份公司,其是国民经济的中坚力量。本文所称股票认购凭证就是现存上市公司公开发行股票时所用各种认购单据,但不包括这些上市公司早期定向募集时所用的认购单据,定向募集所用单据宜另归类研究。
下图所示为上市公司公开发行时所用单据,即股票认购凭证:
下图所示为上市公司定向募集时所用单据:
二、上市公司股票发行方式的演变
股票发行方式的演变大体分为三个阶段:萌芽期、变革期和成熟期。
1丶萌芽期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至1990年底。起始的标志事件是上市公司“深宝安”,时称“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其于1983年7月8日首家在媒体刊登招股公告公开发行股票。早期,&试行股份制的企业公开募资多采用自办发行,或自销或请“券商”代销,那时期,人们对股票比较陌生,投资意识十分薄弱。企业发行股票比较困难,甚至不得不采取行政性强制摊派的方法,或者折价发行完成筹资任务,而且股票发行周期较长,有时要拖一两年才能完成募资。目前已知,那时社会公众认购股票多采取两种方式,一是从股份公司领取或者由老股东转让取得“认股权证”,“认股权证”明确了购股数量和限购日期,凭“认股权证”认购股票。二是在股票发售现场交纳股款领取收据后再换领股票。当时,国家尚无证券管理专业部门,股份制试点须报发改委批准,而公开发行股票则由央行审批。这一阶段结束标志事件是1990年底深沪交易所的成立。
2丶变革期
1990年底至2000年。深沪交易所先后成立,标志中国资本市场正式成立,1992年10月国务院证券委和证监会成立,这都是证券市场的里程碑事件。1991年时有13家公司在深沪交易所上市,上市公司的股票交易不再局限于一地门店柜台,而是可在与交易所联网的全国券商网点内交易,股民群体迅速扩大,股票价格上涨带来的财富效应强烈吸引了民众目光,也带动了新股发行从供过于求转向供不应求,甚至岀现哄抢踩踏恶性事件。为了解决新股发行的供求矛盾、提高发行效率并降低发行成本,这一阶段,股票发行方法创新频岀,各式方法先后登台或并行应用,网上股票认购渠道也崭露头角,可谓“繁花似锦乱人眼”。1998年4月国务院证券委与证监会合并,证券市场迈入统一监管。
1983年至今,上市公司公开募资所用股票发行方法列表如下:
其中“认购抽签证”、“专项定期存单”、“全额预交款,摇号中签”、“全额预交款,比例配售”等属于线下认购渠道,所谓“线”指的是交易所通讯网络。这类方法无需证券交易所参与,且发售地域多局限于发行公司所属省市,异地投资者须携款来发售城市办理认购手续,发售工作主要由承销商网点或当地银行网点配合代销。其所用“股票认购凭证”多是专门印刷或打印的,每股一式,各式各样。 “天山毛纺”(1998年4月9日)是最后一家采用线下认购渠道的上市公司,此后的上市公司全部转向上网定价发行。
“网上竞价”、“网上定价”、“市值配售”等属于线上认购渠道,这些方式须经由交易所完成,全国所有与交易所联网的券商均参与代销,股民新股申购须经券商网点向交易所委托报单,实操跟二级市场买卖股票相似,为此新股发行所用“股票认购凭证”不再使用专用单据,而是转用标准格式的“买入委托单”以及“成交交割单”代替。1996年前后,随着c/s结构的证券交易系统升级进入券商,越来越多的客户开始使用自助系统、电话委托、网上交易自行下单查询,此后“股票认购凭证”也逐渐被“数字化”。
1994年6月25日“哈岁宝”和“琼金盘”首用“上网竞价”发行方式,1994年8月15日“粤宏远”首用“上网定价”方式,2000年3月17日 “天水股份”首用“二级市值配售与上网定价相结合”方式。
几种股票发行方式的时序图如下:
据历年的《中国证券期货统计年鉴》信息统计所示,截止1998年底,深沪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总计 825家(深400、沪425),“琼民源”未计入该数字,其中使用线上认购渠道发行股票的约338家(深165、沪173),其余均使用线下认购渠道发行股票。
3丶成熟期
2000年12月23日“宁沪高速”采用市值配售与上网定价相结合方式发行后,市值配售方式暂停,其后新股发行转为网上定价方式。 2002年5月“精伦电子”又转回二级市值配售发行新股。虽此后然因股市低迷多次暂停新股发行,不久又恢复,期间也岀现过“法人竞价”、“询价”、“法人配售”等做法,但是这些主要是新股发行定价方法或发行侧重对象有异,对于社会公众而言,参与新股发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之前无异,或“上网定价,摇号抽签”,或“市值配售,摇号抽签”,就是说股票发行的操作方法没再继续创新。2015年6月19日“金诚信”等4支A股发行后,上网定价方式被停止,之后A股发行全部转向市值配售。
三丶实物类“股票认购凭证”的组成和归类
无论采用哪种股票发行方式,认股手续的基本流程相似:
“申请认购并预交款,领取预交款收据”→“等待中签或配售消息”→“交纳款股并领取股款收据,及股权登记”。
自提交申请始,至交纳股款止,整个流程期间产生的单据都应归入“股票认购凭证”。
这些单据虽然名称各异,五花八门,但是按照其业务属性均可归入如下几类: “认购申请类凭证”、“收款类凭证”、“抽签类凭证”及“其他”,“收款类凭证”又可细分为“申购收款凭证”、“股金收款凭证”。
将股票认购凭证分门别类,整理结果参见下表:
实物型 “股票认购凭证”作为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时间赋予了它沧桑感和使命感,使其具有文物留藏价值。但真正引人入胜的是蕴藏在文物背后的深邃历史和精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