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有条新闻很火。
1月4号,英国《卫报》发了一篇解读2015年全球票房的文章。
开篇第一句话就是:
2015年全球票房首创记录,突破380亿美元 ,很大程度上是托了中国电影的福。
高兴?
别太早。
下文当头棒喝——
中国年度票房最高的电影《捉妖记》,涉嫌票房操纵,已被全球最权威的票房网站Box Office Mojo移除。
同时,《卫报》还指出,因“
缺乏统一精准的数据
”,Box Office Mojo决定停更中国票房。
Sir随即查证。
在Box Office Mojo,搜《捉妖记》英文名“Monster Hunt"。
确实显示——
查无此片
。
Mojo的中国电影票房页面,也发出声明——
因目前没有持续、稳定的中国电影票房数据来源,找到新来源之前,我们不会更新中国电影票房数据。
不过该网站上,上周中国内地票房,还在更新。
但不保证之后会不会。
这不是《捉妖记》第一次因为票房登上外媒了。
去年12月7号,《卫报》就曾写过一篇年终总结。
标题是——
《捉妖记》打破中国票房纪录,靠“暗箱操作”
另一个权威电影网站Deadline,也对此事跟进。
称《捉妖记》不仅上映时间正值没有任何好莱坞片竞争的时段。
“罕见地在影院呆了两个多月”。
还大量设置“公益场”,“午夜场”。
一切如去年8月我们的发现——
微博网友@影坛看客 爆出,《捉妖记》高票房疑作假。
截图中,出品方安乐旗下的百老汇院线,长度117分钟的《捉妖记》,不但场场爆满。
且同一放映厅,放映时隔15分钟。
午夜场上座率也
100%
。
之后,电影频道《中国电影报道》实地探访,发现多家本该“满场”的影院。
空无一人。
《捉妖记》当时在内地上映一个半月。
累计票房
23.86亿
。
距离冠军《速激7》的
24.26亿
一步之遥。
如此大量包场,不免让人怀疑其“买票房”。
面对质疑,安乐影业回应是——
公益放映。
即片方付款,回馈给特定观众,免费观影。
坦白说,今天外媒因“缺乏统一精准的数据来源”,停更中国票房。
《捉妖记》只是导火索。
中国电影的“暗箱操作”,早就被盯上。
2013年6月,《独立报》发文:
为给本土动画让位,中国提前两周,把《疯狂原始人》移出戏院。
6月24日下档的《疯狂原始人》,6月7号开始就没排片。
而,就在5月31号,上映了两部中国动画:
《潜艇总动员3:彩虹宝藏》和《辛巴达历险记2013》。
文中还称,“这已经不是中国第一次这么干”。
2012年,中国就曾让《黑暗骑士崛起》和《超凡蜘蛛侠2》,给《画皮2》让路。最终,《画皮2》打破了当时内地票房记录——7.2亿。
今年8月,票房超4亿的《百团大战》,也上过头条。
Quartz标题是——
中国最近的那部票房大片,纯粹是个水货!
连手法都被揭发:
政府部门下发文件到电影院。做为奖励,电影院能在《百团大战》上映的第一周拿到100%的收益(平时只能拿到43%)。
在这些报道中,大部分外国网友选择“相信”。
本土电影还在发育时,中国厌恶让太多外国片进入中国市场。
中国有那么多(国产片)保护措施,中国电影居然还要作弊,太可悲了。
根源在上面,是它们强迫影院这么做的。
我们得警惕教训,千万别让自己也干出这种事。
而今天,《搜狐娱乐》特意就此回访《捉妖记》。
对方总监级知情人士表示不知这是哪来的消息,并认为该网站“莫名其妙怎么会这么干”。
好,就此打住。
不管存不存在黑幕,但现在的情况确实是——
当我们为2015年,中国电影票房突破440亿欢呼时。
全球最权威的票房网站Box Office Mojo却停更了我们的票房。
此时此刻,Sir只想——
最后,让Sir听听你们的声音。
毒舌电影原创,微信ID:dsmovie
微信搜索关注:毒舌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