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界网站讯 两会前夕关于“改革”的各类消息就会充斥各大媒体媒体。
近日,民生银行(行情600016,买入)发布公告称,银监会批复其全资子公司民生商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简称“民银国际”)在香港收购华富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华富国际”),出资不超过50.1亿元港币并持有华富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不超过35.56%的股权。民生银行收购券商的案例再次引起业内对于金融混业经营的讨论。
券商牌照对银行利润贡献有多大?
由于管理层尚未放行银行直接获得券商牌照,通常情况下银行只有通过收购,近期民生银行收购港资券商。混业经营的未来、券商牌照是否会放开一直是行业热议的焦点。业内人士坚信在不久的将来,监管层很可能还会放开券商牌照,新设券商将可能大规模的出现。
但是2015年“股灾”发生后,金融改革的步伐就都深处“泥淖”中。
目前来看,银行通过旗下子公司收购券商的案例已经不是第一起了。根据公开信息显示(如下图),除了国开行于2010年8月成立国开证券,在A股上市的16家商业银行中,现有9家银行通过子公司持有券商股权,分别是中国银行(行情601988,买入)、工商银行(行情601398,买入)、建设银行(行情601939,买入)、农业银行(行情601288,买入)、兴业银行(行情601166,买入)、交通银行(行情601328,买入)、招商银行(行情600036,买入)以及刚刚获批的民生银行。
这8家通过子公司收购的银行,除了中行通过全资控股的中银国际设立并控股了中银国际证券,获得了内地证券承销牌照,可做香港和内地券商业务外,兴业银行控股的华福证券和交通银行参股的华英证券可做内地业务,其余5家银行子公司收购的券商业务范围都在香港。
目前已有多家银行直接或间接拿下证券牌照,而业内亦看好其为银行发展带来的利好。那么,证券牌照实际能为银行业绩带来多少贡献?
以“宇宙第一大行”工商银行与国内券商龙头中信证券(行情600030,买入)比较为例,工商银行截至2015年三季度末净利达2222.9亿元,而券商行业“龙头”中信证券同期净利润为159.6亿元,仅为前者的7%。中信证券的盈利对于工商银行来说如“九牛一毛”。
所以国信证券(行情002736,买入)的券商行业分析师向金融界网站表示:“银行自身也能清醒的认识到证券业务对银行业绩的贡献不会太大。”
监管层释放了什么样的信号?
早在去年12月2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研究证券、基金、期货经营机构交叉持牌,稳步推进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在风险隔离基础上申请证券业务牌照这一项引起了业内人士广泛注意。
这也是政府层面,继去年11月28日证监会提出正在研究经营机构牌照管理问题,包括证券投资咨询公司与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等机构交叉持牌的问题之后,再次提出券商牌照的开放。
实际上,市场对证券业务牌照的放开期待已久。去年5月份国务院颁布的新“国九条”已就此内容提出要求。
中银国际的分析师魏涛表示:“推进混业经营,放开券商牌照,虽然短期内对券商业务有一定冲击,但混业经营是一个长期趋势,对证券公司风险防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亦可加速券商业务结构优化和差异化发展。”
从混业到分业,再由分业走向混业,中国金融业的几番轮回与当时的社会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密不可分。
目前,我国金融行业处于分业监管与混业经营并行的态势,中信集团、光大集团、平安集团已经是几乎拥有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全牌照的金融控股集团,而招商局集团、4大资产管理公司亦拥有4块以上的金融牌照,5大国有银行采用海外控股或信托控股的方式控股证券公司,也在母公司集团层面实现多牌照混业。
不过春和资本执行董事长胡祖六曾接受金融界网站采访时表示:“并不认可混业经营。”他认为行业经营也需要“术业有专攻。”
常识解释:
混业经营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上的混业经营主要指银行机构与证券机构可以进入对方领域进行交叉经营;广义上则指银行、保险、证券、信托机构等金融机构都可以进入上述任一业务领域甚至非金融领域,进行业务多元化经营。根据混业经营的股权架构不同,混业经营的模式可以分为金融控股公司模式、银行母公司模式和全能银行模式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