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社会化绘出军队保障新蓝图改革将坚定不移

保障社会化绘出军队保障新蓝图:改革将坚定不移

保障社会化绘出军队保障新蓝图:改革将坚定不移 更新时间:2010-11-24 9:20:47   寒流来袭,今冬的第三场雪降临北国。沈阳炮兵学院的教室里温暖如春,学子们正专心致志地钻研苦读。“过去买煤、拉煤、烧锅炉、维修管道,仅一项取暖工作,就牵扯了不少精力。现在,学院进行了社会化保障改革,只要打个电话,热力公司就会开闸送暖。”对此,该院领导感慨万千。  “有利于履行军事职能,有利于减员增效,有利于提高保障质量,有利于部队稳定”,全军保障社会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总后司令部副参谋长王义华介绍说,1999年,中央军委审时度势,按照4个“有利于”在全军部队开展保障社会化试点。此后,中央军委、总部多次发文,对改革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长远目标和阶段任务做出全面部署,由起初的“三化一改”、“七化一改”, 到现在的生活保障、通用物资储备、公务用车、装备生产和维修、职工管理制度改革等“十化一改”,军队保障社会化改革稳步推进。  保障社会化改革结出丰硕之果。记者在全军保障社会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看到这样一组数据:饮食保障改革在全军撤并2600多个食堂,60多万官兵的饮食依托社会保障;撤销1500多个军人服务社,进行重组改制或引进地方连锁超市;5200多个营区在营房维修、水电气热等项目上推行物业管理;全军共有3200多个小散远单位实行了门诊医疗保障社会化;依托国家通信网络,构建军用移动通信应用系统;分流数万名职工,全面推行职工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和劳动合同制度。  卸掉坛坛罐罐,部队轻装上阵。南京军区某师跨越数省远程机动,车辆坏了,地方公司定点维修;官兵饿了,餐饮企业随时送来热气腾腾的饭菜。海军编队远赴亚丁湾索马里护航,采取国外靠港补给、国内商船捎带补给相结合等综合保障模式,较好地解决了远在万里之外的异国他乡海上补给难题。  延伸阅读    迈开军民融合铿锵步伐  访总后司令部副参谋长、  全军保障社会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义华  “把应该而且能够由社会来办的事情交给社会,把担负非军事职能的保障机构交给地方,把担负军事保障职能的机构真正搞精干、搞充实,形成与我军质量建设要求相适应,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新型后勤保障体系。”这是我军推行后勤保障社会化给广大官兵描绘的蓝图。  如今,社会化保障已走过10年历程,它给部队建设带来了哪些深刻影响?给官兵生活带来了什么变化?改革的路今后该怎么走?记者为此采访了总后司令部副参谋长、全军保障社会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义华。  10年改革成绩不寻常  记者:社会化保障改革已走过了10个年头,从重点推开饮食保障、营房保障、商业服务社会化和职工管理制度改革的“三化一改”到“十化一改”,我军保障社会化改革走过了一条怎样的路?  王义华:社会化保障改革起始于1999年,当时在全军不同类型的740多个单位进行试点。2000年,在全军驻大中城市的军以上领导机关和非作战部队中全面推开。社会化改革推行仅一年时间,全军就有2000多个单位展开了改革,分流安置人员近3万人,节省经费1.3亿多元。  2002年,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联合发文,第一次提出要把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从资金、政策、人员分流安置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支持。2007年,中央军委又下发文件,明确了推进军队后勤保障和其他保障社会化的“十化一改”任务:生活保障、通用物资储备、基础设施建设、公务用车、非公务电话通信保障、人才培养、军队文化事业、军人子女教育、军事科研、装备生产和维修保障的社会化以及全面深化军队事业单位和职工管理制度改革。由此,军队保障社会化从后勤保障拓展到军事、政治、装备等其他保障领域,改革范围从驻大中城市的军以上机关和非作战部队拓展到小散远部队,向着更高层次、更广范围、更深程度迈进。  记者:“破旧的食堂、锅炉房,简陋的服务社、林立的烟囱”,这曾是我军“自办小社会”保障模式的写照。如今,环境优美的营区、宽敞明亮的食堂、物美价廉的超市、规范专业的物业管理等成为军营保障社会化的寻常画面。“十一五”期间保障社会化改革取得了哪些成果?  王义华:目前,饮食保障改革在全军2600多个食堂,进行了撤、并、改,引进地方1600多家餐饮公司,60多万官兵的饮食依托社会保障。全军有1500多个单位的商业服务分别采取引进连锁超市、重组改制等模式由社会来提供,2100多个单位共5200多个营区分别在营房维修、水电气热管理、绿化保洁等项目上不同程度地推行了物业管理,范围由驻大中城市军以上机关和非作战部队拓展到团以上作战部队;1000多个单位的水电气热实行了市政化供应。采取多种措施,控制了职工规模膨胀,全面推行职工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和劳动合同制度。  改革之路要坚定地走下去  记者:变长期自我封闭的保障为面向社会的开放式保障,涉及保障理念、思路和模式的整体转型。当前在推进改革中还有哪些旧观念需要破除?  王义华:胡主席指出,加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步伐,要做的事情虽然很多,但首要的是注重更新思想观念。从这些年的改革实践看,有些单位和部门改革进展比较缓慢,与军委的部署和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表现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把改革和稳定对立起来,片面强调稳定,缺乏改革的积极性;有的对市场经济不了解,还在用计划经济的思维看待改革。  改革是一场观念革命,单位、部门甚至个人的利益都有可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冲击,这就需要我们积极主动做工作,教育引导部队正确对待利益关系调整,学会站在军队长远建设与发展全局的高度去思考问题,学会算大账,破除利益和思想观念上的障碍。实行社会化后,机关职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直接办”转变为“间接管”,必须及时转变职能,重点在加强监管上下功夫。  记者:海军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编队依托国有大型航运企业及驻外中资机构等力量,完成了远海补给。近年来我军多样化任务增多,保障社会化如何与时俱进拓展?  王义华:这些年,随着我军对外交往的增多,国家突发性事件的增多,部队跨出国门、离开营区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已是大势所趋。军队保障社会化不断探索由营区到野外,由侧重生活保障向多样化军事行动保障拓展延伸的路子。既要搞好整体设计,又要注重分步分类实施,坚持科学论证,整体设计,长远谋划,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军地政策的衔接配套;既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则,又要考虑到军队的特殊要求,稳妥有序推进。  记者:改革单位整体推进后勤保障社会化中,普遍面临设施设备配套不到位、支撑条件不足,尤其是启动经费不足的问题。社会化改革领导小组采取了哪些措施破解这一难题?  王义华:社会化保障就是“花钱买服务”,由原来的实物分配转变成经费保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实物分配下的保障成本全都转化成货币供应标准,以解决“买得起”服务的问题。  通过转化现行标准经费中的相关经费,特别是要从供应源头上,把过去分散在不同项目上与社会化有关的经费,以及改革前对原有机构、人员等的投入,转化到相应的标准经费上,用于社会化保障项目;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对原有的经费标准进行科学调整;合理补助改革启动经费,适当增加投入。同时,还要加强对相关经费的管理,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江苏省军区22个干休所实行用车货币化,核算费用,随工资发放,节余归己,超支自负,没有多投入钱,老干部却非常欢迎。  保障社会化明天更美好  记者:据从国外参观访问归来的指挥员介绍,西方国家有的军校有数千名教员、学员,而从事后勤管理的军官却很少。外军保障社会化有哪些先进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王义华:信息化战争的军队保障物资消耗量激增,对各类保障的速度和效率提出了新要求。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采取的办法,就是充分借助社会各领域民力资源,将军队非作战性保障工作承包给地方企业,以达到提高保障能力的目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战场承包商多达几百家,所属雇员2万余人,工作量占到了美军后勤总工作量的30%以上。  我军只有统筹好国防资源与经济资源,充分利用社会力量为军队服务保障,才能有效避免重复建设、分散建设,最大程度地降低保障成本,从而走出一条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发展路子。比如,把军事设施建设同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结合起来,在铁路、公路、机场、码头等大型基本建设中贯彻军事要求,这样就可以大量减少军费投入;把国防科研纳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广泛吸纳成熟的民用先进技术,可以逐步提高武器装备的创新发展能力。  记者:推进保障社会化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被写入我军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纲要,展望“十二五”,我军保障社会化改革推进的目标是什么?  王义华:“十二五”期间,军队保障社会化将深入贯彻胡主席关于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战略思想,本着“能利用民用资源的就不自己铺摊子,能纳入国家经济科技发展体系的就不另起炉灶,能依托社会保障资源办的事都要实行社会化保障”的原则,着眼减轻军队办社会负担,收缩保障摊子,积极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军队履行使命任务需要,围绕军委确定的改革任务,聚焦重点项目,突出关键环节,拓展范围领域,破解矛盾困难,细化配套措施,分类型、分项目改革,成建制、成规模推进,到“十二五”末,基本完成已推开的后勤保障社会化,其他保障社会化取得实质性成果,初步建立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军队保障体系。  来源国防部网站)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收益复投什么意思

美国股市的交易费用

发动机里有水

虚拟货币eth

上一篇: 保障房撩动炒作欲望潜伏哪些股
下一篇: 保龄宝净利下滑12拟10派05元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