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力创新业务 小基金公司寻求“弯道”突围
发力创新业务 小基金公司寻求“弯道”突围
摘要
随着行业“马太效应”加剧,小基金公司实现突围愈发困难,但结合自身优势,通过创新业务和创新模式或可实现弯道超车。随着上市公司半年报的陆续披露,部分基金公司上半年的经营情况浮出水面。
在已公布盈利数据的7家基金公司中,招商基金、诺安基金凭借旗下拳头产品和招牌基金经理实现规模和盈利的双丰收,万家基金和永赢基金均实现1.5亿元左右的净利润,东吴基金借助摊余债基和基础设施公募REITs的发行实现净利润大增,而南华基金和东海基金还在为实现盈利而努力。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行业马太效应加剧,小基金公司实现突围愈发困难,但结合自身优势,通过创新业务和创新模式或可实现弯道超车。
招商银行披露的半年报显示,招商基金总资产90.28亿元,净资产61.54亿元,资管业务总规模12139.78亿元;报告期内实现净利润7.84亿元,与2020年上半年4.48亿元的净利润相比,同比大增75%。从管理规模来看,这是招商基金资管业务总规模首次突破万亿元,与2020年6月底相比,资管总规模增长了2552.17亿元。
招商基金规模大增,侯昊管理的招商中证白酒指数基金功不可没,截至今年二季度末,招商中证白酒指数基金658.45亿元,与去年二季度末的129.25亿元相比,仅这只基金就为招商基金贡献了529.2亿元的规模增量。
大恒科技半年报显示,参股公司诺安基金2021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68亿元,同比增长26.02%;实现净利润2.22亿元,同比增长63.89%。
以重仓半导体闻名的诺安基金基金经理蔡嵩松管理的诺安成长和诺安和鑫,截至二季度末,规模分别为281.77亿元和70.88亿元,此外他还于5月22日接管了一只基金,截至二季度末,该基金规模0.63亿元。截至6月底,蔡嵩松合计管理规模353.28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超150亿元,而整个公司的非货币基金管理规模同期增长还不足150亿元。
此外,已在今年6月底发布公告拟清仓减持万家基金40%股权的国际实业半年报显示,万家基金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94亿元,同比增长58.17%;实现净利润1.68亿元,同比增长73.01%。宁波银行发布的2021年半年度报告则显示,永赢基金2021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88亿元,同比增长12.37%;净利润1.40亿元,同比下滑21.88%。
与大中型基金公司相比,小基金的业绩大多乏善可陈,有的长期处于亏损状态,更有基金公司由盈转亏。不过,也有一些小基金公司通过创新业务实现弯道超车。
东吴基金就是其中的代表。东吴证券半年报显示,东吴基金上半年实现营收1.12亿元,同比增长26.24%;实现净利润0.15亿元,同比增长151.14%。半年报透露了东吴基金净利大幅增长的原因:通过发行东吴瑞盈摊余债基,做优资管结构;与母公司合作,完成东吴苏州工业园区产业园封闭式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基础设施公募REITs项目,并作为管理人;全面布局互联网金融渠道,主题基金改造成效初显;拓宽专户主动发展脉络,专户定增一对多产品落地。
8月17日,南华期货发布的2021年半年度报告显示,南华基金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255.14万元,净利润-1236.47万元。截至2021年6月30日,南华基金总资产为1.1亿元,净资产为1.04亿元,南华期货持有其100%股权。
东海基金今年上半年则由盈转亏。8月12日,东海证券发布的2021年半年度报告显示,东海基金2021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504.42万元,同比增长-42.27%;净利润-868.52万元,由盈转亏。截至2021年6月30日,东海基金总资产为2.32亿元,净资产为1亿元,东海证券持有其45%股权。
尽管目前只有数家基金公司的经营情况浮出水面,但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基金行业分化在加剧,有知名基金经理的大中型基金公司业绩规模也呈正向循环,小基金公司突围则更加困难。
有公募基金人士表示,基金行业中的渠道因素非常重要,有银行、券商、保险等大机构背景的基金公司更有优势,而小基金公司想要做大非常困难。缺乏渠道优势,就需要靠业绩来突围,但是小公司想吸引到人才更是难上加难,更别说是吸引一些知名基金经理了。在行业马太效应越发明显以及行业发展越发规范有序的大背景下,小公司的规模、业绩表现、风控能力等与大公司有一定差距,突围有一定的难度,留给小基金公司的时间和空间都越来越有限。
不过,也有一位小型公募基金人士表示,公募基金的未来前景广阔,创新业务也层出不穷,小型基金公司也可以结合自身资源禀赋,通过一些创新业务、创新模式实现弯道超车,中航基金、东吴基金等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