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货币战乃美国惯伎
发动货币战乃美国惯伎 更新时间:2010-10-26 11:36:28 全球货币战尚处初级阶段,各国仍须探索恰当的反击措施,力度未大手段也未够全面,但如情况恶化自会加强。通过市场操作并非好办法:这样要买入美元资產,而美元若续贬值会招致损失,且美债回报日低,美债泡沫化的风险也日大。因此,最终各国都或会走上管制资金流通之路。 货币战的发生显示金融风暴在深化发展中,又似要进入新阶段,由初期的金融体系危机,经歷欧债的主权信用危机,再步向货币危机:若这触及美元及美债地位,则后果严峻。 格林斯潘月前便已曾发出警告,指美债的需求高及价格涨只属暂时现象,日后债息或会急速回升,意指债泡迟早会爆破。 事实上,量化宽鬆亦即印钞票买国债,乃经济学及宏调上的大禁忌,此举被称為国债货币化,会引发严重副作用。美国现时在QE1的基础上再推QE2无异是饮鴆止渴,但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乃因在宏调角度看已别无选择,其他的刺激经济措施已不能再用。 货币政策方面,联邦基金利息已减至零,按贷等长息亦降至歷史低位。伯南克本希望再行财政扩张,由政府推出新的刺激经济方案,无奈国会并不合作,两党互斗内耗的结果是无所作為:现时就是否延续布什政府行将到期的减免税政策正争议不休,民主党内亦难统一意见。何况财赤已甚高,再难承受大额新增开支。在此情况下,QE2已成了唯一可用手段。 财长盖特纳日前还惺惺作态称仍支持强美元政策,实是言行背驰,美式偽善又再表露无遗,故难令市场相信。当然,美国背后自有盘算,希望由美元贬值带来多种利益: 增加国际竞争力以推动出口减少入口。 由引致通胀升汇率贬来实行双贬值,从而把内债外债都赖掉。 通过触发国际金融动盪衝击他国来巩固本身地位。 以贬值脱困其实是美国惯伎,在二战后便时有发生:一次是尼克松总统因越战开支过度而废除金本位制,并以加收关税迫外币升值;另一次是1985年通过广场协议迫日德货币升值。在这两次货币战中,美国都成功迫使主要竞争对手升值,表面上看得以解困,故现时又想重施故伎。 但今时不同往日,美国内外情况均已大变: 一是美国的财金危机本质上与上两次不同,是在金融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情况下发生者; 二是国际格局不同,之前美国作為西方龙头有压倒性的实力优势而可发号施令,但现时欧元已成立而新兴经济正掘起,美国的指挥棒正日渐失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