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电动汽车国企不能抢道
发展电动汽车国企不能抢道 更新时间:2010-9-14 5:40:06 国务院日前通过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确定选择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7个产业,在重点领域集中力量,加快推进。 在此之前,8月3日,发改委牵头起草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首度曝光,根据草案:政府已将纯电动车作为我国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在未来10年分两个阶段,将投入1000亿元,换取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和市场规模达到世界第一。 发改委的计划刚曝光,国资委就在半个月后组建了“央企电动车产业联盟”,该联盟由长安、东风、一汽、上汽等汽车企业联合普天、中石油等国有能源企业组成。虽说国资委表态这个联盟是开放式的,但明眼人不难看出,这个联盟不仅把民企排除在外,而且几乎垄断了新能源汽车的上下游,这个联盟在产业规划亮相之后迅速成立,显然是有备而来,也多少是冲着1000亿元投资来的。 发展电动汽车需要国家队,但国家队未必都由国企组成,也未必都要国企通吃上下游。这样一个联盟已经把行业内其他企业赶尽杀绝,哪里还谈得上是开放型联盟?事实上,在电动汽车业,一些民营企业可能比国有车企还要起得早走得远,如果他们也能得到国有车企那样的优越待遇,也许可以做得更好些。如果这1000亿投资全给了国企,这对民营企业来说是很不公平的。1000亿元投资,虽不能撒胡椒面,但也不能吃偏食。 国有车企除了争抢国家投资外,在电动车的其他领域也已开始一场混战。本来默不作声的国有车企,在国家公布产业规划之后,相继推出了各自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不同国企之间有竞争是好事,但如果各自为战,不仅浪费资源,也不利于电动汽车良好市场环境的形成。其实,即使国家确实想把发展电动车的重任交给国企来做,不同国有车企之间就不应该是各自为战,而应该是分工合作。这样才有可能以最小的投入,在最短时间内,取得最好的效果。完全没必要家家都从头搞起,都以通吃为目标。 在电池领域,民企一直走在国企前面,但如今大都被排除在联盟之外,国企凭借其优势地位,并不下真功夫来开发汽车电池,而是简单地购买民企电池或者购并民营电池企业,压迫民营电池企业的生存空间。在电动汽车的充气站以及充电设施建设上,国企之间也已经提前进入无序竞争状态。加入这场战斗的有普天海油、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石油、中石化等国企老大。国有企业这样做的目的不外乎三个,一是政绩,二是国家补贴,三是加强巩固自己的垄断地位。 有一种舆论认为,中国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上与西方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中国汽车业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实现由大到强的历史性跨越。但近来的事态发展已经使得我们不再那么自信,不再那么乐观。由此,我们的心态也开始变得浮躁起来。如果我们不能有效地组织起电动汽车的技术攻关,迎头赶上,我们就难免重蹈合资市场换技术的覆辙,最后市场让给了别人,技术则依然受制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