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伴随国家积极推进产业数字化、引导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开始走上数字化、智能化道路。但是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不可能一蹴而就,挑战也伴随其中。传统企业如何利用5G、云计算、AI等新技术带来的机遇化解挑战的难题,已成为产业探索解决的议题。
在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主办的“中国智能化转型与技术创新高层研讨会暨《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白皮书》发布会”上,多位院士、大学教授、研究学者、咨询公司专家、企业技术人员等产学研专家现身说法,就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态势、政企行业在其中应该扮演的角色,以及如何更好地利用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加速数字经济发展等问题发表真知灼见和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
数字化转型是传统企业增强自身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IDC在2013-2017年对全球范围内“数字化制造商”和“非数字化制造商”在过去四年的年均销售和利润的增长进行了跟踪研究。研究结果很明显的显示,数字化制造商年均增长3%左右,而与之相反的是非数字化制造商每年都在以2-3%的速度下降。云计算已经成为关键数字基础 设施的重要部分,要把高技术的云计算回归成传统的产业,未来不上云就是落后的,上云是传统企业的标配。对传统企业来说,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传统企业保有自身竞争力的必要选项。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顾问委员会主任宫晨光看来,中国经济已经迎来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以云计算、人工智能、5G为代表的新兴技术逐步成熟,并且日益融合发展,为传统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
新发布的白皮书显示,云计算已经被国内各行业人士视为支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基础设施,2018年中国云计算产业规模达到962.8亿元人民币。
不过,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云计算产业还有很大差距。2018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仅相当于美国云计算市场的8%,而同期中国GDP约占美国GDP的66%了。中国云计算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显现出严重不匹配的状况,中国企业上云还有很大潜力。
针对国家积极推进的产业数字化,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强调云计算等核心技术对发展产业互联网的重要性。他表示,“工业互联网、全息通信等业务的发展,对网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和挑战,通过云计算能够实现计算和存储能力下沉、就近服务用户、降低访问时延、提升用户体验。”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
此外,在传统企业、产业企业上云方面,刘韵洁院士特别强调了要构建大规模多云交换平台,包括具备灵活业务控制能力,支持私有云、工业云、公有云资源统一编排。同时,应支持异构厂商多云交换、多云互联,具备小时级业务开通能力,使系统稳定性趋于完美。
对于数字化趋势方面的预测,IDC中国区助理副总裁武连峰认为,打造以云和智能为核心的数字化原生IT将成为趋势。IDC预计,到2021年,中国55%新增企业应用将是云原生应用,到2024年,中国70%的中国500强组织将用集成工具实现跨公有和私有云多云管理策略,由此而带来UI端的变化,预计到2023年,中国支持AI等的人机交互接口将取代目前50%基于屏幕的应用程序。
数字化转型是一场“马拉松”持续深耕才能成功
不过,一个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绝不是能一蹴而就的。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副教授董小英对美的、平安和海尔三家大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案例进行了深入研究,而这几家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大多始于8年前,到目前数字化转型给企业带来的竞争力提升才日益凸显。
对于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董小英深有感触,她表示:“科技是企业最重要的增长引擎,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不是短跑,是一场马拉松。只有瞄准方向持续投入,在智能化升级转型领域进行长期痛苦探索后,才会真正经得起市场的考验,变成抗衰老的企业。”
在各行各业传统企业拥抱数字化转型这场马拉松时,如何帮助他们更好的实现转型提效成为云计算、AI、5G等新技术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华为云中国区CTO肖苡表示,在Cloud2.0时代,华为云致力于通过“5G+云+AI”的技术融合,为用户提供技术领先、稳定可靠、安全可控、开放创新的全栈智能云服务,助力政企实现智能化转型升级。
华为云中国区CTO肖苡
具体而言,在政府数字化方面,肖苡介绍,华为通过微服务化、建设一朵云的方式来打通政府数据孤岛,使所有的资源集约化建设。通过各种新型的信息化技术的打通,帮政府部门把数据建立专题库,能够快速的服务上百种应用,这种解决方案可以支撑政府机构快速的数字化转型。肖苡表示,华为做了很多解决方案,把每个产业进行细分,然后用最标准的、最通用的组件满足细分产业企业信息化需求。
肖苡强调,数字化转型涉及各个行业的生产全流程,包含企业的愿景、规划、生产、制造、研发、销售以及对最终客户服务等等。数字化转型过程是非常动态的,需要企业和技术公司不断的去沟通、讨论、协助,中间有可能产生各种问题,需要再去解决,这是一个不断进化升级的过程。目前华为云已经通过云计算、5G、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帮客户提升生产效率。比如在家居行业切割板材,靠人工一个板浪费率是30%,但是靠人工智能可以把切割板材的利用率提升30个百分点或者20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