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亿配资谈下深度|小米汽车51岁雷军的最后一战
股市预测 华亿配资谈下深度|小米汽车51岁雷军的最后一战 2021-04-03 120 0 第一天小米重点发布两款高端机型,一款是小米11 Pro,号称“安卓之王”,另一款是小米11 Ultra,号称“安卓之光”。在第二天的发布会上,小米发布了新的logo,首款带折叠屏的手机MIX FOLD,自主研发的视频芯片澎湃C1,以及正式宣布造车。
所以,将发布会一分为二,可以给小米11系列产品留下足够的曝光时间,同时也会引起第二天发布会的食欲。特别是3月30日第二次发布会前夕,小米集团突然宣布播音员宣布要在港交所造车的消息,雷军当即表示要在晚上的发布会上谈造车。就这样,小米成功地把自己放在了聚光灯下。
就是在努力做金山总经理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改变雷军一生的意外。雷军说,有同事帮他整理电脑时,不小心格式化了电脑的硬盘和备份盘,导致他当程序员时保存的代码丢失。没有退路,雷军只能专心做总经理,这迫使他学习管理、营销、销售,然后走上了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
那一年,雷军选择离开金山,转型成为全职天使投资人。雷军说,这和他之前创办的Joyo.com有很大关系。2000年,雷军创办了Joyo.com,它一度成为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然而,2004年,雷军将Joyo.com卖给了亚马逊,后来成为亚马逊中国。
雷军表示,这对他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他曾经是软件和互联网的专业出身,接手手机部门意味着重新学习硬件知识。所以那段时间,雷军每天12点多就下班了,接下来的五年,他一直在学习,在补课。最后,在雷军的带领下,小米手机销量也重回世界前三。这时,雷军的声音哽咽了。他说,你不知道我看到这个成绩有多激动。
说起来,雷军用他的三个人生故事为小米的造车业务铺路,因为造车将是他的第四次转型。今年,雷军51岁。他说,和小米一起造车,将是他人生中最后一个重大创业项目。他很清楚这个决定意味着什么,他愿意把自己所有的名誉都放在生活中,重新为小米汽车而战。
2014年,雷军作为创始投资人参与了威来汽车的创立,同年成立的Xpeng Motors也收到了雷军的投资,雷军承认,这几年小米高管也多次讨论汽车业务的话题,但当时小米的主题是补课,首先要做的是做好手机业务,所以他主要是通过投资参与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
雷军说,对于小米造车,他的朋友形成了两种观点。一方劝他去做。他觉得小米对硬件和互联网了如指掌,应该马上开始工作;另一方面,建议雷军不要这样做。认为的汽车行业非常复杂,周期非常长,投资巨大,很容易掉坑。而且小米是外行,别人都做了五六年了。小米现在做的太晚了。
这个时候,雷军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做还是不做?这个决定将对小米未来十年的发展产生影响。75天来,雷军每天都在思考。最后,经过85次行业走访和沟通,与200多名汽车行业老手深入交流,4次内部管理研讨会,2次正式董事会议,雷军决定小米正式进军智能电动车市场。
这个决定背后有很多原因。雷军说米粉给了他很大的鼓励。在年初的几次米粉交流活动中,他感受到了米粉对小米的喜爱,甚至说“只要小米造一辆车,他一定买”。当然,米粉这个口头承诺是没有约束力的。他们最终是否会购买小米汽车,将取决于小米制造的汽车是什么样子的。
雷军说,他知道造车对小米来说风险很大,但是小米创业十年,积累了一定的量。例如,小米拥有1万多个R&D团队,是全球第三大手机业务,也是智能生态最好的。当然还有1080亿的现金储备,让小米亏了。
其实小米选择这个时候造车,确实是个好时机。一方面,从国家政策层面来看,鼓励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去年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新车总销量的20%左右。
从行业层面来看,威来、小鹏、理想等新型造车力量,经过多年的努力,完成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初步积累,去年在资本市场上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不仅如此,百度、苹果等科技巨头的进入,将进一步为生机勃勃的新能源火上浇油。
平安证券分析分公司认为,在第一轮就从电气化切入,一些企业已经分阶段胜出。第二轮新生力量将以情报为主,提升壁垒。以苹果和小米为代表的具有软硬件集成能力的企业将进入汽车领域,开启第二波智能新生力量。
从资金投入规划来看,小米领先于其余军马。事实上,充裕的现金储备对汽车制造尤为重要。目前几大新造车势力都经历了资金链危机。小米拿出100亿美元作为基数后,其造车项目就可以轻装上阵,免去了缺钱的麻烦。
雷军还透露,在小米的造车消息正式公布后的两个月零两个小时,很多投资大佬都来问是否可以投资,但经过反复考虑,他决定小米应该全资造车,因为他是认为,只有当汽车和手机的生态链完全连接起来,才能带来无处不在的智能体验。
在供应链上,小米过关了
机+AIOT的布局,已经积累了较强的软硬件集成能力,对供应链的管理及成本控制能力也很强。但与手机相比,汽车供应链更加复杂,小米能否将其在智能手机行业的成功经验复制到汽车业务上,还有待观察。据悉,小米目前已投资近10家电动汽车产业链公司。
在汽车技术上,小米虽然手握超800项专利,但这还远远不够。根据智慧芽数据显示,目前小米与汽车有关的专利为834件,其中发明专利超过96%,集中在无线通信网络、电数字数据处理、数字信息传输、图像通信、交通控制系统、距离测量、导航等领域,而汽车的零配件专利占比较低。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华亿配资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