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煤改风暴刮向全国.

山西“煤改”风暴刮向全国

山西“煤改”风暴刮向全国 更新时间:2010-2-5 0:01:02   1月5日,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吴吟在“山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新闻通气会”上表示,山西煤矿兼并重组符合煤炭工业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是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的重大举措,不但要在山西推广,更要在全国范围推进。  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司长孔泾源当日也在新闻通气会上表示,山西煤炭兼并重组可以称之为“山西经验”,具有示范作用,国家发改委对此持肯定态度。  从2008年4季度开始,煤炭大省山西省率先发起了在全国规模最大的一次煤矿兼并重组。山西省提出,到2010年底,全省只保留1000座煤矿,在现有基础上压减60%以上;煤炭企业规模不低于年产300万吨,单井生产规模不低于年产90万吨。  类似煤炭行业这样的基础产业需要有合理的产业集中度,这样有利于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资源保护能力。以山西省为例,多年来,山西煤炭形成了“多、小、散、乱”的格局,导致资源浪费、环境恶化、矿难频发、腐败滋生等一系列问题。虽然经过几次整合,煤矿平均产能从几万吨逐步增加到10多万吨,但仍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提高产业集中度,是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整合的方向之一。按照山西省煤矿企业重组整合的总体规划,重组整合后,全省保留1000座矿井,70%的矿井规模达到90万吨/年以上,保留矿井全部实现机械化开采的目标。  对此,孔泾源评价说,山西的做法符合作为资源性产业的煤炭产业基本特性,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顺应了经济转型的趋势,在能源投资体制、资源综合利用、安全生产和行业管理制度等方面实现了创新,对全国其他地区类似产业的转型升级具有一定借鉴价值。  来自其他产煤大省的消息表明,全国范围内的煤炭资源整合今年有提速的迹象。专家表示,煤炭资源整合是大势所趋,并不会影响煤炭供应,因为整合后的产能再加上新增的产能会超过淘汰的产能,总体来看,今年煤炭供求将总体平衡。  山东:“三驾马车”牵引煤炭企业稳健前行  开拓省外资源、建造煤炭交易中心储备资源、调整产业结构迸发活力,靠“三驾马车”的强劲牵引,破解产煤大省、耗煤大省与资源小省矛盾日益突出的难题,促山东煤炭业持续、稳健前行。  内蒙古:科学布局、有序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煤炭行业坚持“科学规划布局、有序协调发展”的发展原则,全力发展大产业、培育大集团、建设大基地、形成大集群。目前,全区年产120万吨以上的大型煤矿有105处,占全区煤矿总数的20%,占全区煤炭总产能的70%。  河南:今年拟完成600多座小煤矿兼并重组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河南省委经济工作会上了解到,河南省将进行煤矿兼并重组攻坚战,拟在2010年完成646座小煤矿兼并重组,不参加或者达不到条件的,年底前依法关闭退出。实施煤矿兼并重组攻坚,是河南省2010年安全发展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也是近年来 河南煤矿整合的又一次大动作。  河北:开滦集团兴隆矿务局联合重组  此次联合重组,是河北省落实国家“关于调整煤炭工业结构、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重大战略决策的具体体现,是该省按照建立现代产业体系要求,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产业升级的又一次深化,对于开滦集团和兴隆矿务局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黑龙江:去年关闭小煤矿122处  煤炭输出省份黑龙江2009年加大了小煤矿关闭和资源整合力度,全年共关闭小煤矿122处,并将关闭煤矿名单全部予以公告。  山西煤炭业兼并重组整合纪实  ● 政府“制定规则,搭台开锣”  ● 企业主体“优势互补,自主交易”  ● 中介机构全程参与确保兼并重组依法有序  ● 党政配合统一思想,严肃纪律  ● 最大限度地保护各方利益  ● 妥善处理结构调整与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关系  备受关注的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兼并重组已经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日前充分肯定山西的做法,认为晋煤兼并重组符合煤炭产业基本特性,顺应了经济转型的趋势,体现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在能源投资体制、资源综合利用、安全生产和行业管理制度等方面实现了创新,为全国煤炭行业的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积累了经验。  记者赴山西实地采访了这场变革的推动者、参与者和见证者,探寻晋煤变革对类似行业结构调整、战略转型的借鉴和启示。  大整合效应开始显现  “10年前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我们民营煤矿几乎塌锅倒灶;而这次国际金融海啸后,我们却迎来了做大做强的机遇。”山西沁新煤业集团董事长孙宏源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和沁新集团一样,尽管北国天寒地冻,但山西数百座大煤矿却热火朝天,生产矿加大马力生产,技改矿建设紧张有序。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 “非常之年”,山西顶住空前的经济下行压力,利用市场倒闭机制,对“多、小、散、乱”的煤炭业果断实施结构调整。  目前,山西煤炭业整合重组具有决定意义的采矿许可证换发工作进入尾声。全省矿井个数由整合重组前的2598处减少到1053处,70%的矿井达到年产90万吨的规模,年产30万吨以下的矿井全部淘汰;单井规模达到年产100万吨,比整合前提高了3倍,整合后的矿井全部实现机械化开采。  重组后,山西省煤炭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企业主体由2200多家减少到130家,山西出现了4个产能亿吨级的特大型煤炭集团。一个以股份制为主、充满活力的多元办矿格局展现出来。国有、民营、混合所有制企业办矿比例为2:3:5。  整合效应初步显现:全省煤炭产量逐月逐季增长。2009年四季度月均产量已恢复到6000万吨以上,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同时,煤炭工业经济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煤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40%和32%。  谈起这场“大整合”,山西省省长王君动情地说:“结构调整就是要拿出敢舍善取的精神,为先进生产力开拓发展空间。通过整合重组,山西煤炭工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作为国家能源基地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在由煤炭大省向煤炭强省的跨越中迈出了重要一步。”  结构大调整的 “生旦净末丑”  在山西省煤炭工业厅,记者看到一张环环相扣的 《兼并重组整合流程图》,形象地诠释了结构调整中政府、企业、中介组织分别扮演“生旦净末丑”等不同角色。  启示一:政府“制定规则,搭台开锣”。我国小煤矿问题的核心是多、小、散、乱,调整结构就是为了革除这些积弊,提高行业门槛和集中度。2009年初,山西省组织专家、技术人员为煤炭业兼并重组整合规划绘制“蓝图”。原煤炭工业部副总工程师郝凤印说:“山西设定的两个门槛有科学依据,单井规模90万吨是综合机械采煤的经济产能,300万吨的企业规模可以体现规模经济的优势。”  兼并重组整合启动初期,山西省成立了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省长任组长,分管副省长任副组长,省领导组的主要职责是制定规划和产业政策,从原则、目标、政策层面对各市上报的整合重组方案进行审查;山西省有关部门在审批或换发证照时实行集中受理、联合办公、限时办结;各市县政府具体负责本地整合重组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协调各方面利益诉求。  山西省副省长陈川平说,我们依据国家煤炭产业政策,坚持以先进生产力为标准,鼓励大型煤炭企业发挥资本、人才、技术、管理优势,兼并重组中小煤矿,建立煤炭旗舰企业;具备一定生产规模的民营煤矿也可作为主体,兼并重组小煤矿;支持电力、冶金、化工等与煤炭行业相关联的大型企业以参股方式参与煤矿企业兼并重组。  为了公平、透明地确定兼并主体,长治县政府按照煤矿产能、储量、纳税、从事社会公益事业、安全生产和人员技术状况6项内容进行综合排队,得高分者胜出,结果向社会公布。浙江籍“煤老板”王积旅以高分当选为主体之一,兼并了附近的煤矿。  兼并重组的核心问题是落后产能如何退出,利益如何补偿。山西省煤炭工业厅厅长王守祯告诉记者:“煤矿是以国家资源为劳动对象的特殊企业,因而我省一开始就明确划分资源和资产,既保护煤炭资源国家所有者权益,又保护了投资人合法权益。”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厅长李建功表示,煤矿兼并重组整合、淘汰落后、关闭小煤矿,除全额退还风险抵押金和剩余煤炭资源的采矿权价款外,还区别不同情况按原价款标准给予50%和100%的补偿,充分考虑了对采矿权人矿权资金占用成本的补偿。  山西省要求对采矿权人投资煤矿所形成的资产,经过中介组织评估后,由兼并方与被兼并方平等协商,既可以通过产权交易以现金方式出售给兼并企业,也可以资产在新企业中入股继续当“股东”。  王守祯表示,“产业资本进退自由,我们优先为退出的民营资本转型转产开辟了绿色通道。”  为促进和引导民间投资,山西省政府出台了一揽子政策措施,针对准入障碍和土地、环评、资金、审批、信息等“瓶颈”对症下药。2010年,山西将引导民间资本全面进入交通、环保、公用事业和文体、卫生、教育等领域。  高效推进,因地制宜是山西煤炭产业兼并重组工作的重要特点。在国有大企业影响较大的大同、长治地区,国有整合办矿较多;在民营煤炭企业基础较好的吕梁和朔州地区,民营整合办矿占到五至七成。  启示二:企业主体“优势互补、自主交易”。孙宏源是有着采煤专业和煤炭行业管理经历背景的企业家。整合重组前,他的10个煤矿既有年产能120万吨的机械化综采煤矿,也有9万吨的小矿。去年,他的3座小矿因为达不到政策要求被关闭。  孙宏源对自己苦心经营的煤矿情有独钟:他把自己煤矿参与兼并重组比作子女婚嫁。  “我这次是又嫁闺女又娶媳妇”  他的两个120万吨和1个30万吨的煤矿被当地政府认定为整合主体,兼并了相邻4家小煤矿,成为纯粹民营的沁新集团,产能达360万吨;孙宏源另外两座30万吨的煤矿被国有大型煤炭企业山西焦煤汾西集团兼并,成立山西汾西正新煤业公司,国有控股,孙宏源占49%的股份;考虑到上下游产业容易形成循环经济优势,孙宏源又以两座煤矿为基础,与长治钢铁公司共同成立了长沁煤业公司,他拥有51%的控股股份。  浙江“煤老板”李克边投资5亿多元将山阴县6座小煤矿整合后,矿井地质储量总和达2.78亿吨,生产规模由原来的年产30万吨提升到210万吨,矿井全部实现机械化采煤,高管人员都是涉煤专业本科学历。他告诉记者:“投资建设高标准现代化矿井,政府‘不分里外,都是一样支持’。”  启示三:中介机构全程参与确保兼并重组依法有序。长治市市长张保告诉记者,“我们从一开始,就坚持了中介组织和专家团队提供法律咨询、决策咨询、专家论证、参与决策。市政府聘请山西大学30名法律专业人员,全过程提供法律服务指导、咨询等工作,做到依法推进煤矿兼并重组工作。国内35家有矿业评估权的中介组织,兼并双方可以自主选定。”  山西大学王继军教授说,我们的服务主要体现在权利保护和变更的关节点上,在煤矿企业兼并重组、采矿权转让、政策性关闭煤矿、解决相关群众利益和职工安置问题时,都需要拟写合同范本、起草示范文本,还对合同的合法性进行审查。  利益相关方实现多赢  煤炭业整合重组无疑是一次利益调整。山西能够突破多重利益纠葛顺利进行,关键是党政配合,统一思想,最大限度地实现利益相关方的共赢。  启示四:党政配合统一思想,严肃纪律。山西省委书记张宝顺和省长王君多次召集企业兼并重组推进会和座谈会,敞开门来请大家摆问题、讲顾虑,细化政策建议;同时,十分重视舆论的引导,利用报刊、电视和互联网,宣传结构调整的意义,解读政策,释疑解惑,示范引路。山西省监察部门全程参与和监督,煤焦领域反腐败专项斗争办公室出台了加强纪律约束,防止发生违纪的 “十个严禁”,开展专项监督检查,还及时公布了近两年来查处的典型案件。  启示五:最大限度地保护各方利益。长治市和晋城市要求,通过整合做强的煤炭企业兴办非煤加工企业或旅游服务业,支援建设新农村,解决当地产业转型和居民就业生活问题;实行“群众利益永续化、主体责任永续化”:要求今后几十年或更长时间的矿区地质灾害治理、社会公益事业、群众生活保障等,继续由煤炭企业承担。晋城市还按吨煤提取了社会公益事业保证金,政府监管,专户储存,专项使用。  山西省政府秘书长王清宪说,我们充分考虑了各种利益关系,总的原则是让合法的资产和利益受到保护,资产权益如有流转让渡,要给予合理补偿。让原有的惠民政策得以延续。力求做到被兼并煤矿、当地群众、整合主体、地方政府“四方满意”。  兼并重组后的煤矿企业在被兼并煤矿当地都设立子公司,不仅税收、费用上缴渠道不变,还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继续按照工业反哺农业、以煤补农的机制,支持当地新农村建设和公益事业发展。多数地方甚至把解决相关群众利益和职工安置问题,以合同的形式明确写进了兼并主体企业的义务条款中。  启示六:妥善处理结构调整与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关系。在推进整合重组的同时,山西狠抓煤炭均衡供应和安全生产。到了三季度,山西省经济由负转正,并逐月加速回暖,预计全年增长6%,没有出现10年前亚洲金融危机的“煤炭大衰退”,也没有发生人们起初担心的“三保”问题。  “转型曙光初现,调整未有穷期”。在展望山西煤炭工业发展前景时,山西省委书记张宝顺语气坚定地说:“煤炭在山西既是产业问题、经济问题,又是社会问题和民生问题,同时还关系到全国的能源供应和能源安全。我们要站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做好煤炭这篇大文章,为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口罩气体交换压力差测试仪

口罩防护服试验设备

液压万能试验机

上一篇: 山西煤改新门槛限定百家煤企国际煤企趁虚而入.
下一篇: 山西煤改风暴刮向全国内蒙古山东已有具体动作.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