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初的乐观,到年末的焦虑,在过去的一年里,动力电池企业犹如“坐了一次过山车”。而年底突如其来的动力电池新规,又让动力电池企业对产业未来发展倍感不安。
近年来,受新能源汽车政策调整的影响,我国动力锂电池需求猛涨。业内人士表示,动力电池将成为我国锂电池未来三年最大的驱动引擎,动力电池正在逐渐从导入期过渡到高速成长期。
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迅猛
进入2016年,锂离子电池产业延续了此前快速发展的势头。根据权威机构统计数据显示,受动力端影响,2016年中国锂电池电芯产值将达到1031亿元,增长部分主要为动力锂电池,预计到2018年中国锂电池电芯产值将超1400亿元。
从锂电池三大消费终端来看,动力锂电池增长最快。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我国动力锂电池产量约为12.64GWH,预计到2016年底我国动力电池产量将达到29.39GWH,超过3C电池产量,成为最大的消费端。
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受到对下游电动汽车市场强劲增长预期的影响,动力型锂离子电池市场受到各界的关注并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国内市场上,各方势力纷纷投入大量资金抢占动力锂电市场中更大的份额。
政策直击产业痛点
而锂电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一系列问题逐步显现。比如技术水平处于中低端;存在产品高端研发高投入;产业链之间缺乏协同创新机制;行业结构性矛盾突出;新能源汽车运行出现安全事故等。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时,加之竞争日益激烈,锂电价格下降,企业盈利南都逐步上升。
针对系列问题,2016年12月30日,四部委正式发布《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该政策于2017年1月1日起执行。
据悉,新版的补贴政策,针对乘用车,商用车,物流车都提增加了针对电池系统。其中,乘用车要求Pack能量密度大于或等于90Wh/kg才能获得补贴,大于或等于120Wh/kg则可以获得1.1倍基准补贴。商用车则要求Pack能量密度大于或等于85Wh/kg才能获得补贴,Pack能量密度在85――95Wh/kg可以获得0.8倍基准补贴,Pack能量密度在95――115Wh/kg可以获得1倍基准补贴,大于或等于115Wh/kg可以获得1.2倍基准补贴。而物流车要求Pack能量密度大于或等于90Wh/kg才能获得补贴。
企业纷纷“抱团取暖”
在市场需求及政策推动下,技术已然成为企业的生命线。企业必须苦练内功,才能让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此,多数企业“抱团取暖”:一方面产业集聚愈加明显,行业淘汰整合加速推进;与之相辅相成的另一面,则是产业链协作程度将越来越深
近日,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东风汽车公司正式签订战略框架协议。协议约定,东风公司在整车市场具备竞争优势和品牌竞争力,宁德时代在新能源动力电池领域具有技术优势和产业实力,双方将共同打造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的合作平台,形成相互支撑、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互利共赢的合作局面。
而沃特玛、国轩高科等国内第一梯队动力电池企业也早已找好了自己的“小伙伴”。2016年9月,沃特玛创新联盟与中国一汽集团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峰论坛”上签署合作协议,双方确定在纯电动物流车领域展开合作;2016年3月,合肥国轩以自有资金认购北汽新能源新增注册资本,参股北汽新能源,并建设青岛莱西动力电池工厂,配合北汽在青岛莱西的15万辆整车项目。
业内人士预测,无论是在技术、市场布局上,还是在商业模式上,2017年,动力电池企业将努力找到自己的“小伙伴”,抱团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