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11月9日电(钱晨菲)9日,机器人产业知识产权与标准化研讨会在浙江杭州举行,业内专家及相关科技企业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如何更好促进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的健康发展,并发挥浙江省政、产、学、研等方面的优势力量,深入实施机器人产业知识产权与标准化战略。
机器人产业知识产权与标准化研讨会现场。浙江省发明协会供图
据了解,2013年以来,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较大的机器人产业市场。5年来,中国机器人产业规模年均增速接近30%,2017年达到近70亿美元,其中工业机器人产量超过13万台。
“虽然目前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迅猛,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核心技术尚待突破、应用领域有待拓展、法律法规体系亟待完善。”浙江省科技厅原副巡视员、浙江省发明协会常务副会长杨春民表示,有效保护机器人知识产权、促进产业健康发展,是该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机器人产业知识产权与标准化研讨会现场。浙江省发明协会供图
浙江省知识产权研究会秘书长、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理事姜胜建强调,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知识产权发展的40周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把中国建设成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国家。“知识产权是机器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要有足够的自主知识产权水平和拥有量,才能有效支撑企业发展及创新型国家建设。”
据悉,为实现上述目标,目前中国已发布和正在制定中的机器人及机器人相关的国家标准有100余项。
“机器人行业标准化制定刻不容缓,必须要认清标准的制定是科技创新成果的‘固化’‘规范化’,但这与‘个性化’并不矛盾。”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余子英认为,“标准化”是实现“个性化”的必要条件,“个性化”是“标准化”过程的产物。标准化要“现代传播”,就要将专业用语、学术语言等高深度的传播方式换成公众化语言表达,让广大群众能“听得懂”“看得懂”“用得上”。
机器人产业知识产权与标准化研讨会现场。浙江省发明协会供图
余子英还建议,有关部门应不断建立和完善机器人发展前沿信息和标准跟踪机制把脉市场,找准定位,重点争夺机器人产业技术制高点;发挥自身优势,争取机器人空白领域各类标准的修订;参与各类标准化活动,争取主导标准制定;利用政策,包装课题项目,争取机器人标准化专项资金补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