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风雨如何见彩虹

无风雨如何见彩虹

无风雨如何见彩虹 更新时间:2010-12-4 7:37:03   基金业正卷进前所未有的漩涡之中。有鼻子有眼的传闻接踵而至,害得基金精英们如惊弓之鸟,整个业内弥漫着不安与烦躁。

富有渲染力的词句是很有杀伤力的。在绘声绘色的描述下,上至基金公司总经理“被”双规,下至基金经理“老鼠仓”案发,种种流言整合在一起便“帮助”基金业勾勒出一幅清晰的“打黑路线图”。虽然如坐针毡的当事人们纷纷高调辟谣,但媒体却恍若未闻,掘地三尺挖黑幕的热情与日俱增。一波又一波的拷问,让这个本是依靠“信任”而存活的行业,在“信任”上遭遇了空前的危机。

这不是一个老话题,但其尖锐性近来正随着基金业负面新闻层出不穷而不断升级。自从2007年的辉煌黯去,基金业一直挣扎在熊市的泥沼中,业绩忽好忽坏让基民抱怨不断,也让基金业的资产管理规模近几年来踯躅不前;而基金间业绩排名竞争的加剧,则令行业内原本尊奉的“价值投资”被抛到九霄云外,趋势投资、短线获利成为越来越多基金经理的选择;与此同时,基金业的人事变动也越来越频繁,从普通员工,到基金经理,再至公司高管,泛滥的流动让基金业的稳定性不断削弱……种种迹象显示,基金业的发展路径似乎正在脱离预设的轨迹,在前方道路不明的时候,正是质疑声最多之时,“信任”基石被动摇也在情理之中。

动摇的,还有基金业自己。在日常交流中,笔者发现,越来越多的基金业老员工表露出厌倦的情绪,其中,尤以身家丰厚却整日纠缠在业绩短期排名中的基金经理为最。工作时间手机上缴、网络监控、电话监听、摄像头监视、炒股禁令......层出不穷的监管手段让他们疲于应对,而持续的业绩排名压力则令他们开始质疑自己工作的意义。这也是近年来基金经理大量“逃离”这个行业的主要原因。

不过,描述以上种种,却并非想揭基金业的疮疤。恰恰相反,在这些种种负面不断累计的背后,我们或许更多地应该看到一些积极因素。

有心者或许会注意到,近期在本报,多位基金公司总经理专门撰文表述了自己对基金业未来发展的观点,其中不乏建设性的意见。很显然,在行业遭遇严重瓶颈、矛盾隐然有集中爆发迹象的当口,基金业的决策者们正在努力破局,寻求新的发展方向。虽然有点“被动”的味道,但这依然是一个可喜的现象。至少表明了一点,虽然日子依然“滋润”,但业内并没有躺在“金山”上坐享其成,而是居安思危。这种积极的做法,对于破解当前基金业的危局大有裨益。

事实上,一直被媒体诟病的基金经理流动过快现象,却也并非一无是处。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虽然老资格的基金经理们经验丰富,投资能力较强,但从近期爆出的种种丑闻来看,一个“老”字的背后,是多年前基金业的不规范运作的延伸,更是种种复杂利益的纠葛,更是潜藏在行业中的定时炸弹。而随着行业透明度越来越高,管理越来越严格,新基金经理们的起点便是“规范”,少了过去的历史包袱,更易轻装上阵。

有句歌词是: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在风雨欲来的时候,基金业或可以此句自勉。

币圈百科

商业观察

理财知识

中药本草

上一篇: 无风不起浪的开发贷叫停
下一篇: 日久光电过会今年IPO获批第168家中信证券过10单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