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学者新晋货币委员会央行加息之争渐趋一致

三学者新晋货币委员会 央行加息之争渐趋一致

三学者新晋货币委员会 央行加息之争渐趋一致 更新时间:2010-4-3 0:04:53   本报记者 吴丽华 北京报道

两年一次的货币政策委员会金融专家调整,因新增了两个专家名额,从而备受关注。

3月29日,央行公布了新一届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组成人员名单,货币政策委员会原委员樊纲离任,周其仁、夏斌和李稻葵三位学者进入,成为新一届委员。

作为货币政策咨询机构,委员会中经济学家名额的意外增加,改变了原来的一种微妙平衡,也让市场对货币政策的预期产生了微妙改变。

三位新晋委员的言论和学术背景,不免成为研究和预判下一阶段货币政策走向的依据。对此,三位新委员有更深刻的认识,自任命公布一周以来,媒体记者们很难再接通他们的电话。李稻葵的秘书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对于李稻葵而言,现在对媒体谈一些问题不太合适。

扭转一边倒?

货币政策委员会中专家学者权重的增加,被认为是央行决策独立性和客观性增加的强烈信号。本周,第一次有三位专家委员参加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会后公告虽然简短,且大多数表述均沿用旧话,但依然被认为有口径上的微调。

“会议强调,要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总量适度增长。”其中“合理充裕”和“适度增长”就和前期央行的相关表述不同。这一变化被认为是新晋专家委员的观点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法国巴黎证券董事总经理陈兴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就表示:“周其仁的观点可能会有一些作用。”周其仁的观点比较强硬,一直认为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已经做得过量、过头了,现在应该下决心退出,陈兴动表示,其实有相当一批学者都是持这样的观点。

对于“合理充裕”和“适度增长”,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的理解是,信贷要防止走向畸形化和机械化两个极端。也就是说,既要避免去年出现的总量过大、头重脚轻、结构畸形的情况,也要防止过于机械地强调“3322”式的投放,进而导致信贷投放不足,进而引致实体经济“失血”的局面。

郭田勇称他的这种意见在3月24日央行召集专家就有关货币政策进行研讨时,已经得到了央行领导的认同,因此例会公告中出现“合理充裕”和“适度增长”的表述并不奇怪。

对于央行货币政策专家委员一变三和央行召集专家讨论会,郭田勇认为,这是增加专家学者在货币政策领域的话语权,使有关货币政策的讨论观点更多,更加全面。而以前的货币政策委员会设置,有关货币政策的讨论容易一边倒,更多的是出于政府部门的考虑。按照以前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的规定,委员组成包括央行行长、副行长二人、发改委副主任一人、商务部副部长一人、财政部副部长一人、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证监会主席、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行长二人、金融专家一人。

郭田勇说,过去都是各个部门的领导人聚在一起,主要代表的是政府部门的利益和观点,很容易产生趋同性,而学者比较超脱,可以站在纯经济学的角度考虑问题。陈兴动则认为,来自政府部门的委员每个人都有一个比较大的研究团体在支持,他们并不是一个人,都是代表着所在的部门,如果三个专家进入委员会,经济学者有更多的意见可以带入,在货币政策委员会内部的发言声音也应该会稍微强一些。

加息之争趋向一致

三位专家委员履新后的第一次例会公告,并没有涉及到备受关注的加息问题,这一度被理解为利好。但是按照新委员夏斌的话说,公告中没有不代表没有讨论。

事实上,此次货币政策委员会新晋三名专家委员,曾被解读为加息呼声可能占上风。因为三位委员中,周其仁与李稻葵此前都暗示过,不排除通过加息来“退出”刺激政策。

比如李稻葵就曾指出,中国加息最主要的参考变量是通货膨胀水平,假如未来CPI在某些月份超过3%,就有可能加息。“二季度我国有可能加息,加息时点不会完全比照美国来。”就在上周,他还曾表示过,他个人认为货币政策既要考虑资产价格,也要考虑贷款规模,对于中国来说更是如此。

除了李稻葵,周其仁更是被认为是比较坚决的退出派,他认为中国应该非常主动地实行有步骤的、坚定的退出政策,让经济回到可靠的增长的基础上来。相对李稻葵和周其仁,夏斌则要温和得多,此前他曾经表示过,是否加息应综合考虑通胀以及利差等因素。

虽然三位专家的表述不尽相同,但是业内分析人士认为,三人还都属于比较支持加息的学者,他们在货币政策委员会话语权的增加,可能使加息呼声进一步加强。

郭田勇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虽然在央行组织的专家讨论会上,大家对加息的看法不尽相同,但是由于物价上涨和资产价格泡沫等压力,大家对是否需要加息的看法逐渐趋向一致。

“因为毕竟在物价、资产泡沫等因素下,加息还是有必要的。”郭田勇表示。而考虑到经济复苏背景下的企业承受能力,他提出了非对称加息。

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光学系统测试

高端光学测量仪器

光学测量仪

上一篇: 三季报预告提前看96股业绩连续三季增长这15股受到市场资金的青睐
下一篇: 三安光电120亿打造LED巨无霸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