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通讯3G奇兵

中兴通讯 3G奇兵

中兴通讯 3G奇兵 更新时间:2010-9-26 6:44:25   本报记者 谭骥

一家曾经的来料加工企业,在26年后成为一家国际通信设备巨头,这样的故事并不多见。中兴通讯神奇的是:每每能够踏准市场的脚步,尽管领军人侯为贵谦虚地认为,这是市场发展的规律。但是,很多次地看准市场,仍然显示出中兴背后的强大动力。

2004年,当曾经高傲的思科CEO钱伯斯将思科的竞争对手指向亚洲时,“ZTE”这家公司已经开始争食思科的路由器市场份额。

然而,中兴并非如此简单便能被解读,20多年的历史中,中兴所经历的市场磨砺,已经使得其向自己的目标―世界级卓越通信企业的方向渐渐靠拢。

中兴的通信之路

上世纪80年代初,侯为贵说服航天系统的领导,以“引进技术”的名义来到深圳。1985年,中兴通讯的前身―深圳中兴半导体有限公司成立。该公司由航天系统的691厂和运兴香港电子企业及另外一家国有企业三家联合投资组成,注册资金280万元人民币。

当时的侯为贵并没有想做私营企业,之前他想的是以国营企业为大股东,而他在里面当总经理。不过,西安母公司当时不可能出钱,只给企业提供了担保。

成立初期,这家公司依靠开展来料加工进行原始积累,先后做过玩具、电子琴、风扇等产品,公司增长很快,产生的利润就变成企业的启动资金。

1987年前后侯为贵看到了通信行业大发展的机遇,选择通信行业作为企业主攻领域,并力主走自主研发之路。1987年7月,该公司第一件自主研发产品―ZX―60模拟空分用户小交换机通过技术鉴定并获得邮电部颁发的入网许可证。随后,具有自主产权的第一台国产化数字程控交换机ZX500也在1989年诞生。

当时国内以电话为主的通信行业大发展,但大部分市场被国外厂商瓜分,只有农话市场有较多空白。侯为贵巧妙选择市场切入点率领企业快速发展,1991年销售额达到6000万元。到1993年12月,ZXJ2000交换机的全年装机量占全国农话年新增容量的18%,居国产产品首位。

1993年,国有企业691厂、深圳广宇工业公司与一家由侯为贵等30多名自然人组成的民营企业“维先通”实施了第一次重组,共同投资创建了深圳市中兴新通讯设备有限公司,两家国有企业控股51%,民营企业“维先通”占股份49%,由“维先通”承担经营责任。

当今天回顾起中兴通讯的这段历史,人们不禁会问,中兴为何会选择进入通信行业?既然玩具、电扇、来料加工在当时同样赚钱,中兴如何就成为了一家通信公司?

事实上,在侯为贵看来,中兴的道路只有一条。因为,当时的中兴拥有做半导体的技术,这对于通信产业而言,更加容易理解,玩具、电扇,技术太过简单,从航电出来的他们看不上。而从市场来看,侯为贵认为通信未来的需求量会很大,市场加技术,最终决定了中兴的道路。

3G时代齐步跑

1996年,中兴提出战略上的“三个转变”:产品结构从单一的交换机设备向多元化产品转变;目标市场从农话市场向本地网、市话网扩展;由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拓展。研发力度显著加大,筹备向移动产品、芯片等领域进军。

其实,在一年前,中兴就启动了GSM以及CDMA的两项移动通信制式的研发。不过,中兴在GSM上并没有取得很大的收获,因为技术难度超出了之前的预期,中兴的GSM直到1999年底才开始商用,而市场却已被国外巨头瓜分。

让中兴取得突破的是CDMA,中兴在观望很久后,终于迎来了一个机会。2000年6月,中国联通在纽约、香港两地成功上市,筹集资金总额达到了56.5亿美元;7月中旬,长城电信公司及其运营的CDMA网络正式划归中国联通。

当时的CDMA在全球范围内市场规模并不大,朗讯和北电拥有一批CDMA的用户,而对于中兴而言,基本上是起点,但中兴的优势在于成本低廉。随后,更大机会出现在了中兴面前,那就是中国联通开始建设CDMA网络。

联通建设CDMA网络有两个选择,一是采用比较成熟的第二代标准,即CDMA IS 95标准,一是采用技术更加先进、但还没商用化的CDMA2000 1X 标准。

业内广为流传的一段故事便是,当时中兴将宝押在了更为成熟的CDMA 95标准上面,不过中国联通却在一开始选择了CDMA2000 1X制式,尽管中兴仍然在研发此制式,可是离商用距离还很远。戏剧性的事情发生了。由于CDMA2000 1X制式太新,具备此实力的厂商报价大大超出预期,招标最终被否定。随后,中国联通决定采用CDMA 95标准。

2000年12月,中兴将原来隶属于移动产品事业部的CDMA产品部独立出来,成立了专门的CDMA事业部,下设市场支持部、计划部和用服部,并开始在全国组建市场体系。2001年5月,招标结果公布,中兴共获得联通10个省、自治区的共计110万线的合同,占联通招标额的7.5%。

转型移动通信,中兴利用CDMA成功实现了战略转变。然而,小灵通的大获成功,却显得有些意外。

1997年,UT斯达康刚刚起步,在业内都在酝酿与布局下一代网络的时候,小灵通根本没有人看得上眼,1999年7月,中兴却开始大规模启动小灵通项目。中兴的进入,显示出其对市场需求的深刻了解。

资费便宜,过渡产品,这是侯为贵当时所考虑的问题。2001年中兴正式启动市场,第二年,小灵通为中兴带来了30多亿元的收入,占主营收入的三成。投资周期短、回报高,小灵通的成效非常明显。

侯为贵认为,中兴通讯创办25年来,通过探索适合行业特性的创新途径,夯实创新基础,不断优化人才的选拔、培养和激励,实现了“通信产品1G时代看着跑,2G时代跟着跑,3G时代齐步跑”的市场追赶和市场超越。

最坏时刻已经过去

1995年,中兴国际市场的订单只有几十万美元;而如今,其每年海外市场的收入已经达到了几十亿美元,这种变化令人惊讶。事实上,国际化已经成为中兴最大的增长点。但是,国际化的道路却并不是一马平川。

刚刚不久前,中兴通讯公布了2010年中报:上半年中兴通讯实现营业收入307.25亿元,同比增长10.89%;实现净利润8.77亿元,同比增长12.02%;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仅为7.44亿元,同比下滑1.49%;基本每股收益为0.32元;净资产收益率为4.20%;不分配、不转增。

中兴在财报中表示,虽然公司经历了印度通信设备安全检查事件,亚洲地区收入较去年同期下降,但得益于公司继续规模性进军法国电信、南非电信、西班牙电信、美洲移动等全球主流市场,使公司国际收入较去年同期实现规模增长。

中兴的财报反映出了很多内容,此前,侯为贵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受安全审查等因素的影响,中兴通讯前7个月在印度的订单为零,而印度市场销售额要占到中兴通讯整体营销的10%。

去年同期,公司在海外收入仅同比增长0.7%的情况下,国内市场实现营收149.5亿元,同比大增111.7%,占当期总营收的54%;而今年上半年公司国内市场收入为154.7亿元,同比仅增长3.47%,在总营收中的占比下降至50%,而同期海外收入同比增速不到20%。

海外市场的增长放缓,拖慢了中兴的脚步,不过,中兴通讯先后与台湾威宝电信、印度Reliance签订了供货合同,有分析师认为,最坏的时期已经过去,由于国内三大运营商即将开始网络建设,而印度市场的政策限制也基本解决,预计下半年中兴会有更好的表现。

侯为贵此前非常看重的手机业务也成为了业绩动力,收入78亿元,占主营收入中的1/4一。对于手机业务,侯为贵非常自信。在他看来,既然全球运营商早已开始从中兴通讯购买网络设施,那么他也就能说服他们购买中兴手机。

基金分红新规

今日新北洋股市走势

最低缴纳养老保险

上一篇: 中兴通讯09年净利预增约五成受益3G建设
下一篇: 俄罗斯央行预计美联储将在加息前缩减量化宽松计划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