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记者第一次专访张亚波。但对于这位浙商“创二代”,记者并不陌生。作为三花控股集团总裁,上世纪90年代就出道的张亚波,不仅是父亲张道才的学生,也是创业战友。
他的确是一位好学生、好战友。如果说,能力需要挑战的加持,那么,充满不确定性的2019年,就是全球市场出给张亚波的一道证明题。
而答案是:去年12月拿下德国宝马6亿元订单;11月拿下通用20亿元大单;9月拿下通用电子水泵10亿元订单……过去1年来,面对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面对最大出口市场美国的加征关税,“三花”没有丢失1个订单。这一表现,让即便内敛谦抑的张亚波,也给自己打出“比较满意”的评语。
没有丢失一个订单
记者:对“三花”来说,2019年是难过的一年还是好过的一年?
张亚波:2019年是很难的一年,年初我们就是这个预判,事实也是如此。但是,对2019年的最终成绩单,我们总体是比较满意的。
记者:难在哪里?
张亚波:现在复盘来看,最大挑战还是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不确定性。“三花”有一半的业务是出口,美国又是最大单一市场。所以贸易摩擦发生后,给我们增加了很多工作量,要去和一家家客户沟通。好在我们得到了客户的普遍理解,所以到目前为止对我们的影响还不大,“三花”没有因此丢失1个订单。
记者:能做到这样确实很不容易!可以总结下主要原因吗?
张亚波:作为企业微观个体,需要适度关注宏观,但更需要关注自己的情况,自己的体质如何。2019年我们的成绩单不错,主要有几个原因:
一是有独一无二的产品,竞争比较优势强。像贸易摩擦这种外部变量,我个人认为对企业的影响是中性的,关键看如何积极主动应对,对头部企业来说,市场洗牌后也许竞争地位反而会加强。
二是面对行业需求变化,及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品升级。任何行业,在存量博弈阶段,行业都会出现整合。“三花”有两大主业,一块是围绕建筑节能的产品,包括空调、商业冷冻冷链、家用电器等,在房地产市场增长减速的情况下,因为产品竞争力强,市场份额反而加速向我们这样的头部企业集中,2019年销售好于预期。同样,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板块也是一样。
三是高度重视资金链安全,企业杠杆率风险可控。2019年不少企业资金链遇到问题,我们对财务杠杆的利用一直比较保守,所以这方面没有问题。而且,银行利率下行,还给企业带来了好处。
三花集团控制器设备
今年整体积极乐观
记者:对2020年有怎样的预判?
张亚波:2020年我们认为整体积极,是比较乐观的。最难的阶段已经过去,“三花”正在按照这一判断制定新的年度经营计划。
具体有几点认识,一是中央逆周期调整力度会加大,也会更加灵活、适度;二是金融监管不会大起大落,市场出清会继续,这是好事,实际上,出清越快,市场恢复越快;三是从我们所处行业来看,低点也在过去,会有新的增长。在家电市场,今明两年将面临能效合并(合并家用定频空调和变频空调能效标准)、标准提升,这对我们是非常大的利好,产品需求会大幅上升。冷链市场也会有一个快速上升。汽车市场也会有新增长。所以我们认为整体积极。
记者:刚才讲了有利的方面,你认为2020年存在哪些风险或者不确定因素?
张亚波:第一还是国际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第二是政策法规的变化。比如新能源汽车领域,国内以及全球范围内对于新能源汽车政策法规的落实程度,都直接影响到市场需求;第三是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影响和冲击。比如,大数据能帮助企业更精准预测市场,这种技术在2020年会不会对行业发展产生实际影响;第四,行业整合带来的市场供求结构变化。
记者: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三花”已经成为重要零配件供应商,包括进入全球顶尖电动汽车制造商的供应体系。2020年新能源汽车会有怎样表现?
张亚波: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我们主要聚焦汽车热管理控制部件业务。总的来看,2019年这块发展没有预期的乐观,但是增长情况还可以,后续预判则比较乐观。
我们切入新能源汽车的点是电动汽车。应该说,我们抓住了汽车行业的转型机遇,这也是一个少有的机会。短短几年时间,“三花”成为了很多国际大牌汽车企业的全球供应商,这在汽车行业内也不多见。
我们认为,无论是纯电动车、混合动力、氢能源汽车,还是传统燃油车,都在向高能效方向进行技术变革与进步。所以,现在我们对汽车零部件板块的定义,已经不太去区分车辆类型,因为现在的产品线,在未来发展场景中,适用于各种技术路线。即使是传统汽车,在燃油能效进一步提升的过程中,也会用到我们的热管理产品。
勇于创新敢于试错
记者:最近我们刚刚去过“三花”新昌工厂,看到了许多创新产品,甚至有一种感觉,在一些领域你们好像已经站在了最前沿?
张亚波:从4G到5G是真正的迭代发展。我只能说,“三花”已经在技术领先的路上实践,不能说已经“技术领先”,因为今天领先,不代表明天也领先。
技术研发,也不是说企业规模大就一定强,关键还是看研发的组织性。靠个人创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要靠有组织地去创新。现在整个三花集团研发人员超过2000人,我们将研发分成3级:中央研究院,各产业公司的技术中心和海外的研究所,还有基于产品的技术团队。我们对研发投入非常大,研发经费支出占比在4%。“三花”特别强调创新要敢于试错,我们内部有句话:“允许内部犯错,但绝不允许给客户添麻烦”。
记者:“三花”会为5年甚至10年后的产品做技术储备吗?
张亚波:我们中央研究院做的就是5到10年的超前性技术规划和研发,包括对重大颠覆技术跟踪,比如芯片从硅基到碳基迭代后对热管理产品的影响等,当然这还比较遥远。
但是,研发不会盲目追随一些热点。比如对“无人工厂”等,我们还是会根据企业自身发展规律去做。我们认为“无人工厂”对提高企业自动化技术能力很有价值,但企业还是要根据自己实际情况,一步步去做,应该人去做的事情,还是要人去做。
记者:希望政府如何支持企业发展?
张亚波:现在,政策制定过程中,企业家参与度确实比以前强多了。我希望还能进一步提高政策制定的透明度,让所有市场参与主体有合理时间去应对政策变化,增加政策可预期性。政府要坚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这很重要,这是持续提高中国制造竞争力的根本途径。现在一些人担心中国制造的地位会因为产业“走出去”而削弱,我认为不用担心。“三花”在海外有不少工厂,但是无论是工人效率,还是供应链优势,中国制造业竞争力都是其他任何国家代替不了的。但是,一定要坚持市场化原则,让好企业在市场分化中变得越来越好,让整个产业链变得更有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