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职技校迁建项目全面完成征地拆迁工作

来源:中国路桥新闻网

□全媒体记者 王旭阳

“轰隆!”9月2日,伴随着一声巨响和飞扬的尘土,区职技校迁建项目的最后一栋民房轰然倒塌,这意味着,该征迁区块的民房拆除工作已经全部完成。螺洋街道大岙里村被征迁的619间民房,已经全部被夷为平地,目前正在进行最后的建筑垃圾清运工作。

“在职技校的征迁中,我们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成立工作专班、反复开协调会、广泛宣传发动等。正因如此,我们只用了20天,就完成了该区块的土地丈量和青苗评估工作。”螺洋街道党工委书记杨建峰说,8月28日,螺洋街道正式开始拆除房屋,约一周时间就全面完成了拆除工作,攻克下了这块“硬骨头”。

自拆、帮拆相结合

8月31日,螺洋街道大岙里村村民应普岩叫来了几位“专业人士”,对家中的门窗、空调、卫浴等可回收的大件物品进行拆卸。

“慢点慢点,这空调拆回去我还能用呢!”“这门窗可都是铝合金的,拆下来还能卖不少钱。”……当天下午,在应普岩家的自拆现场,应普岩不断嘱咐拆除人员注意相关事项,最大程度上减少拆迁带来的经济损失。

结束自拆后,螺洋街道组织挖掘机有序进场,对包括应普岩家在内的一排民房进行集中拆除。

“我们鼓励村民们首先自拆,然后才由我们进行集中拆除,通过自拆与帮拆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可以减少他们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能为我们后续的集中拆除提供有力条件,加快拆除进度。”螺洋街道专职委员李华福说。

速度要快,方式也要好。这是螺洋街道在拆迁中遵循的原则。“拆迁速度决定了项目进场的时间。拆除完成后,我们尽量净地移交给相关部门,使区职技校迁建项目能够尽快开工。”李华福说。

温度、力度两手抓

螺洋街道大岙里村党支部书记应伟兵,自村里开始征迁以来,他就没有按时吃上过一口热饭,他每天不是在村民家协商政策处理工作,就是在去村民家做工作的路上。

不过,应伟兵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大岙里村每一位班子成员和螺洋街道征迁工作组的每一位成员,都和应伟兵一样,日夜奋战在拆迁一线。

沉下身子,快速准确地掌握大岙里村的基本情况;摸准关键人员,抓住阻碍征地工作的主要矛盾和焦点问题,并在合理合规的政策范围内解决;听取诉求,积极协调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并按照时间节点推进拆迁工作……一项项、一桩桩,都是螺洋街道工作人员及村班子成员跑出来的“拆迁力度”。

“在拆迁过程中,除了展现力度,我们也展现出了拆迁温度。比如,76岁的村民林仙梅长年生病在家,考虑到她的实际情况,村里在她的房屋被拆除后,为她安排了一间临时住处,并时常去关心看望,确保老人老有所住、老有所养。”应伟兵介绍道。

建设、保护均兼顾

说起村里的那棵百年银杏树,大岙里村的村民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听说这棵银杏树已经在村里长了500多年了,它是历史的见证,是研究自然史的重要资料,是村里的活宝贝。”大岙里村村委陈理广指着一棵结满银杏果的树木说。

古树因为树龄大,树体长势逐渐衰弱,极易因为外界环境的破坏而衰亡,因此,在大岙里村的拆迁过程中,螺洋街道尤其重视对古树名木的保护。根据现场条件,螺洋街道在拆迁前,就对古树周边设置了基坑支护体系,绕开树木的根系范围,避免损伤根系。

而在前期的规划设计方案中,螺洋街道、区社发集团等单位会同设计公司多次到大岙里村现场进行对接,不断优化设计方案,对当地古树文化空间环境进行整理,争取将古树保护和规划完美衔接。

“百年古树是一个城市乃至国家的宝贵财富,保护好施工现场的古树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经过拆迁至今的不断观察、监测,目前,区职技校迁建项目的古银杏树长势较好。”李华福说。

隔热门窗

高端门窗品牌

铝合金门窗品牌

上一篇: 区域观察|增城为何成楼市交易最活跃板块?
下一篇: 十八年响水化工园关停倒计时?多家上市公司已获赔退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