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翻修学生公寓致空气污染,学校:已安排专业除醛,达标后入住2、聊城市高质量发展现场观摩|阳谷县:突出产业集群招商 推进骨干企业智能化技改3、记者手记:亲历良山村的漫长一夜
翻修学生公寓致空气污染,学校:已安排专业除醛,达标后入住
近日,来自中国政法大学的学生陈兵(化名)向澎湃质量观投诉平台(https://tousu.thepaper.cn)反映称,暑期留校备考法考期间,学校对学生公寓翻修施工,产生刺鼻气味、粉尘,部分学生出现了头疼、咽喉不适的症状。学生自费购买检测仪检测后,发现宿舍甲醛、TVOC数值严重超标。
学生称翻修期间阳台、窗户被封闭无法打开通风
“学校让我们临时再搬到另一个学生公寓,但开学还是要搬回来这个公寓,刚刚翻修好的公寓能直接入住吗?”8月19日,学生们自费委托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提供了检测报告,显示学生公寓仍存在甲醛、TVOC超标的情况。
对此,中国政法大学后勤处的老师表示,成于思学生公寓预计在8月底装修完工,在接到学生反馈后,已经于8月16日上午安排了专业的除甲醛公司作业。同时,8月19日学校已经再次安排检测机构在7个房间12个点位检测,学校会根据检测结果,在空气质量完全达标的情况下,再安排学生依次有序搬回公寓。
学生宿舍翻修致空气污染严重
据陈兵(化名)介绍,他是中国政法大学2024级双专业双学位的学生,为了备考9月份的法考,暑期一直留校复习,“7月1日学校通知,要求我们专业的学生在7月5日从原本住的昌平校区校内宿舍,搬到附近的成于思大厦学生公寓”。按照学校的要求,陈兵于7月7日搬到成于思大厦学生公寓。
刚搬到新宿舍的当天,7月7日陈兵就在群里看到了学校的通知。通知称,为了改善建安里小区(成于思6号楼7号楼)的居住质量和生活环境,自7月15日起,将启动建安里小区(成于思6号楼7号楼)改造项目。其中包括楼本体改造(包括上下水主管道更换、楼梯外墙粉刷保温改造等)、公共区域改造(主要包括架空线入地改造、环境整治等)。通知中提醒“施工期间可能会产生噪音、粉尘和刺鼻气味”,但具体施工周期与结束时间没有准确通知。
陈兵告诉澎湃新闻,自7月15日开始,成于思大厦学生公寓就一直处于施工状态,“施工的时候大概已经搬过来了三百多名学生,大家都在公寓里正常居住生活。由于外墙粉刷,我们经常在公寓里闻到刺鼻的味道。”
根据陈兵提供的聊天记录,8月12日晚上10点左右,有部分同学在公寓群里反映受装修影响,身体出现不适,“眼睛痛、头晕”“手臂出现湿疹”“乳胶的味道太重了,只是在屋子里待一会喉咙和肺都会难受”“戴口罩也没有用,嗓子已经开始疼了”……
学生自测数值显示室内空气严重污染
此外,陈兵说,自8月10日起,施工队就用白色塑料膜将公寓的阳台窗户全部覆盖起来,无法正常开窗通风,室内刺鼻的气味更加严重,对学生正常生活造成很大影响。“同学们自己买了甲醛检测试纸、空气质量检测仪器,都是显示甲醛超标。仪器上显示,HCHO(甲醛)数值高达0.645mg/m3,TVOC值达到7.863mg/m3,已经是严重超标了。”
按照《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室内甲醛HCHO数值应当不超过0.08mg/m3(1小时均值),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应不超过0.6mg/m3(8小时均值)。如果人体长期处于甲醛超标的环境下,则可能会出现头疼、眼红、咽喉不适等症状。而TVOC作为影响室内空气品质的污染中受影响较为严重的一种,具有毒性、刺激性和致癌性。
部分学生反映身体不适
陈兵说,在学生们的强烈反映下,8月13日晚上,宿管在公寓群中发布通知,告知学生可自行选择搬至北京国际经贸研修学院宿舍楼(北京手表厂)内居住。“通知里没说我们能具体住到什么时候,而且当初同学们从学校宿舍搬到成于思就搬了好久,搬去新地方又要很费时间和精力。”陈兵说,当晚已经陆续有学生搬走,也有学生选择住在学校附近的宾馆。
学校:已安排专业除甲醛
虽然学校提供了解决方案,但考虑到开学后仍要搬回刚翻修后的学生公寓,仍然让部分学生担心,“我们看到楼道工人给外墙刷漆时用的是‘工程专用’油漆,不知道这种油漆能不能用在宿舍这种居住的地方”。
对此,澎湃新闻记者在网购平台咨询了一家售卖同款“三棵树”悦白高遮盖墙面漆(工程专用)的商家。客服表示,该油漆为工程专用漆,建议装修后“放几个月入住比较好”。
陈兵说,在同学们反映后,8月14日,成于思公寓施工方北京昌水建筑有限公司曾就空气质量问题发布一则说明,称施工单位于2024年8月14日委托中环华信环境检测(北京)有限公司对建安里小区部分单元进行室内空气质量检测,检测结果将在3-5个工作日内出具检测报告。
但该说明并未让学生放心,陈兵说,有同学调查发现,施工单位委托的检测公司“中环华信环境检测有限公司”,去年就在央视新闻发表的《超标排放却有“达标”检测报告,北京重拳打击第三方服务机构造假行为》一文中被点名批评,指出该公司在储油库油气排放情况检测报告中存在弄虚作假的行为。“同学们很不信任这个检测机构,直接表示要拒绝不良第三方机构检测”,陈兵说。
与此同时,包括陈兵在内的学生,也共同找到了国环中测(天津)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自费对学生公寓进行空气质量检测。
陈兵说,在学生委托的第三方检测结果出来之前,8月16日,校领导也到成于思公寓与学生进行了沟通,且当晚将沟通内容发布在群内。澎湃新闻记者通过聊天记录看到,校方称在检测结果出来之前,或者检测结果没有达标之前,不会让学生们入住;检测机构也以学生们选择的机构为准,不管检测结果如何,学校都会安排除醛措施;如果成于思公寓做过除醛等措施之后空气质量达标,会安排同学们住回来。
学生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显示多项数值超标
8月19日,学生们委托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国环中测(天津)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提供了详细的检测报告,检测结果显示,成于思公寓的7个检测点的甲醛数据在0.1-0.15之间浮动,根据《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甲醛HCHO标准限值为≤0.08的要求,均不合格。而TVOC则在1.09-1.6之间浮动,根据《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对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的标准要求,已超出≤0.6的限值。
针对上述情况,同日,澎湃新闻记者联系了中国政法大学后勤处。后勤处工作人员表示,成于思学生公寓预计在8月底装修完工,在接到学生反馈后,已经于8月16日上午安排了北京商企智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进驻成于思公寓,进行专业除甲醛工作,目前已经完成。
该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8月19日学校已经再次安排专业除醛的上述公司(北京商企智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7个房间12个点位检测,学生对由这家公司检测也并无异议。目前还未出检测结果,学校会根据检测结果,等所有包括甲醛、苯、TVOC等指标在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体系中完全达标的情况下,再安排学生依次有序搬回公寓,如有路程较远搬运不方便的学生,也会安排物业一同帮忙。
聊城市高质量发展现场观摩|阳谷县:突出产业集群招商 推进骨干企业智能化技改
视频加载中...
编者按:12月15日至17日,聊城市召开全市高质量发展现场观摩会议,对全市8个县(市、区)、3个市属开发区的66个项目进行现场观摩,并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评价。闪电新闻记者全程跟踪报道。
齐鲁网·闪电新闻12月16日讯 12月16日下午,在聊城市阳谷县,与会人员现场观摩了聊城德青餐饮有限公司智能中央厨房项目,迈舒传动科技有限公司高档软轴项目,顺达塑胶有限公司5G基站天线罩及光纤护套管项目,北京赛尔克瑞特电工有限公司电气化铁路用高强高导接触网导线项目,飞轮挂车制造有限公司特种车智能制造升级改造项目,华信塑胶股份有限公司新型节能门窗生产项目。
阳谷县大力实施特色产业提升计划,确定了铜及铜制品加工、绿色食品、光电信息、精细化工等主导产业,依托产业链突出产业集群招商,逐渐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到2030年,全国的5G基站要达到1500万个,这也意味着,我们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钟振伟旺年产20万套5G基站天线罩和3万套电动汽车充电桩项目,是阳谷县亲情招商的重要成果,预计明年一月份进行试生产。项目达产后,可年产20万套5G基站天线罩,3万套电动汽车充电桩,实现年产值8.5亿元。
阳谷电缆是阳谷县的传统制造业产业。北京赛尔克瑞特电气化铁路高强高导接触导线项目的落地,则极大促进了阳谷与中铁电气化局在线路传输、配电设备、电力工程等方面更深层次的多元化合作,标志着阳谷电缆产品成功进入高铁领域。企业产品包括铜及铜合金接触线、通及铜合金承力索(绞线)产品等,是当前唯一掌握铜铬锆合金技术的企业。下一步,阳谷县也将借助铜产业和电缆产业优势,发展铁路专用电缆等新产品,延伸电气化铁路线缆产品全产业链,努力打造高铁用线缆产业基地。
技术改造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抓手。近年来,阳谷县的智能化技改逐渐向行业骨干企业普及,“阳谷制造”不断向“阳谷智造”转变。
阳谷飞轮特种车智能制造升级改造项目,投资1.2亿元,通过引进自动焊接设备、喷涂机器人等,对生产线进行全方位智能化、自动化改造。极景门窗智能化生产项目,在智能机器人控制、数字化生产管理、云计算等方面对传统门窗工艺的生产进行改造,将客户的个性化产品设计数据自动传递给生产管理中心,通过机器人自动化生产流水线,实现高效的柔性化大规模制作,成功促进了工业4.0从理念到应用的实现。
据了解,阳谷县全力推动重点项目建设提速提效,今年共筛选实施省市县重点项目92个,总投资34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15亿元。其中,省、市重点项目分别达到18个、23个,实现了项目数量、体量双提升。下一步,阳谷县将继续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同时,围绕重点产业,定向精准招引,继续引进一批产业契合度高、科技含量高、投资强度高、亩均税收高的优质项目。
闪电新闻记者 左新新 聊城报道
记者手记:亲历良山村的漫长一夜
救援现场 范宇斌 摄
中新网台州6月14日电(记者 范宇斌 奚金燕)13日23时许,经过3小时的长途驱驰,记者从杭州抵达了温岭良山村。六个小时前,良山村附近高速公路上一槽罐车爆炸冲出高速公路,导致部分民房及厂房瞬间倒塌。
良山村 范宇斌 摄
六个多小时过去了,良山村的空气中仍弥漫着刺鼻的气味。黑夜中,循着远处的灯火,记者朝事故核心区摸索前进,一路上目之所及,皆是被震碎的玻璃渣、掉落的水泥砖块以及凌乱不堪的家具,无言地诉说着这场事故的惨烈。
从村口到受损最严重的甲乙风机厂约数百米距离,现场地形狭长,记者越往里走,越觉得触目惊心,就像经历了一场地震,现场一片狼籍、满目疮痍。
救援现场 范宇斌 摄
路途中,记者看到,有人在焦急地守望。在一幢坍塌的房屋面前,村民楼敦德目光紧紧地盯着里面的救援人员,“这是我家,我老爸老妈在里面,他们八十多岁了,现在联系不上,只能等待救援……”眼见双亲生死未卜,曾经美好的家园变为“废墟”,楼敦德红了眼眶,寸步不离,期待着亲人的消息和事件的进展。
和楼敦德一样,村民对这场“飞来横祸”始料未及,经历了惊骇、惶恐、慌乱之后,大部分村民已经在政府的组织下有序撤离,住进了安置点。
事故发生后,也有人在勇敢地坚守。村民吴大爷告诉记者,事发前,他正在家中看着孙女写作业,猛然一声巨响,“当时我以为高速上有车子翻了,我就想下楼看看,走到一半又听到轰的一声,窗户和房顶都直接被炸飞了。”
意识到情况不对,吴大爷迅速跑回楼上抱起孙女逃出家门。缓过神来后,吴大爷用电话喊回了在附近工厂上班的妻子,将受伤的孙女送去了医院,自己则留下来主动当起了“志愿者”,在路口劝阻无关人士进入,维持生命通道畅通。
还有人在温暖地逆行。接到紧急救援任务,天鹰救援队队员邵启鹏连饭也没来得及吃上一口,就急匆匆出了门。在搜救现场,他和队员们徒手在废墟里刨了一个多小时,成功救出了一位60多岁的老阿姨。
当天天气闷热,穿着厚厚的救援服装,邵启鹏和队员们个个身上湿了干、干了湿,“就像刚洗完澡一样,汗水滴答滴答往下掉,可看到人被成功救出,我们内心非常激动,眼眶都红了,所有的劳累一扫而空。”
有人在紧张地救援。“我们六点半左右到达了现场,当时,这边倒塌的房屋正在燃烧,冒着黑色的浓烟,很多消防车正在灭火。”温岭松门华信医院医生王伟告诉记者,他们一直在等待现场救援出来的伤员。连续多个小时的高强度作战,王伟的声音略显疲惫。
夜已经深了,救援现场依然灯火通明,如同白昼。消防车、救护车、抢险车———各种车辆穿梭往来,现场闪现着民警、武警、消防和政府官员忙碌的身影,让人感到安心。经过救援人员的彻夜接力,目前有172人住院治疗。
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一句话: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一场事故将祥和的良山村置身于漫长的黑夜之中,然而黑夜再漫长,总有天亮的那一刻。
在忙碌和等待中,良山村的破晓如期来临,不眠之夜终于过去了,事故的相关处置工作还未结束。截至目前,事故已造成19人遇难。
记者了解到,当地在继续做好现场排查搜救,不惜一切代价抢救伤员的同时,将对事故影响地区的群众及受伤人员,深入开展心理疏导,及时关注群众情绪;对事故影响地区,进一步做好建筑物等安全隐患排查,严防发生次生危害。(完)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