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凌铝合金门窗配件价格表

文章目录:

1、空调单排铜管行吗?华凌空调35N8HL1Pro硬件拆解+制冷实测分享2、中国呼吸机遭全球疯抢,关键元器件核心技术亟待解决3、互联网空调能不能买?华凌、云米用了两年,说点真心话

空调单排铜管行吗?华凌空调35N8HL1Pro硬件拆解+制冷实测分享

大家好,我是文威。

这篇内容给大家分享的是华凌神机35HL1Pro的硬件拆解+制冷实测内容。

华凌35N8HL1上市时间是2022年1月份,发布后迅速成为爆款机型。

虽然初期因为外机的单排冷凝器有些争议,但因为内机设计比较好,使用了大尺寸风轮,加上双层挡风板设计,整体舒适度更高,用户使用体验不错,加上价位亲民,产品销量也非常好。

之后华凌又推出了1.5P HL1Pro版,相比HL1多了电量查询功能,今天咱们分享的就是Pro版机型。

华凌35HL1Pro硬件拆解。

测试机型生产日期是2023年7月份,最新机器大家可以放心参考。

35HL1Pro的基本参数如下↓

APF能效比值5.29,高于国标一级的5.0。

具体到制冷量和制热量方面,这款机型可以做到↓

制冷额定功率850w搬运3510w制冷量、高频1900搬运制冷量5210w,低频70w搬运制冷量150w。制热空调额定功率1270w搬运5010w制热量、高频2095w搬运制热量6790w、低频70w搬运制热量150w。

循环风量750m3/h,在1.5P挂机空调中可以说是大风量,大风量的作用是可以快速制冷/制热。

华凌35HL1Pro外机拆机。

压缩机。

35HL1 Pro采用的压缩机是美芝KSK103D33UEZ3,排量10.3cc。

这款压缩机多应用于华凌的明星款挂机,比如说华凌爆款神机N8HE1用的就是这款压缩机,压缩机性能和可靠性都不用担心。

美芝目前压缩机产销量全球第一,美芝压缩机优势在于低频性能非常出色,而低频对耗电量影响至关重要。

四通阀。

四通阀专业名称叫作电磁四通换向阀,是冷暖空调必有的部件,咱们使用空调切换制冷/制热模式就是通过四通阀来完成的。

35HL1 Pro使用的是盾安四通阀,在四通阀行业中盾安是四通阀属于头部品牌。

节流器。

节流器是空调的重要部件之一,它的作用是给制冷剂节流降压,对制冷量流量、压力、温度进行调节满足制冷需求。

空调节流器目前主要有毛细管和电子膨胀阀两种。

毛细管就是一根铜管,内径是固定的,通过长度预设空调大概的工作范围;而电子膨胀阀可以理解为是内径可变化的毛细管,节流降压性能更出色。

35HL1 Pro使用的三花电子膨胀阀,三花是空调阀体中的知名品牌,华凌目前使用这个品牌的阀体也比较多。

外机换热器。

目前空调外机换热器主要有三种设计方案:单排管、1.6排管、双排管。

华凌35HL1的外机换热器是单排铜管、铜管直径约7mm,12组共计24根铜管。

铜管长度约是94cm、24根长度是2256cm;

外机换热器铜管的总长度大约是22.5m,相比市面上的单排换热器稍长一些。

外机电机&风扇&静音设计。

华凌35HL1 Pro的外机静音性能不错。

电机是中山大洋34W直流变频电机,最高转速1000转/min。434mm×144mm大尺寸风扇,扇叶做了动平衡处理。电机四个底座+风扇连接轴都使用了降噪胶垫。压缩机底座也是降噪胶垫,外面还包裹了两层隔音降噪棉。

华凌35HL1Pro内机拆机

很多人选空调只关注外机硬件设计,实际上空调的是一个整体性的家电,内机设计也非常重要,甚至于说内机好坏直接关系到使用体验。

内机蒸发器。

35HL1 Pro的内机蒸发器采用了16组铜管,共计32根,铜管长度约72cm、管径约5mm。

蒸发器总长度2304cm,大约是23m。

一般来说1.5P空调蒸发器长度在70cm内,华凌35HL1的蒸发器尺寸大一些意味着表面积更大,这样单位时间蒸发量更大,出风口温度会更低,制冷效果会更好。

分液头是三管路设计,一些1.5P挂机会采用四路设计,个人认为多分路设计制冷性能会稍有差异,但就这个价位来说三路设计也没什么问题。

内机风轮介绍。

风轮直径98mm,长度675mm。

一般情况下1.5P空调的内机风轮直径在92mm-98mm之间,长度多在600m左右,个别竞品机型可以做到630mm的长度。

华凌35HL1 Pro大尺寸风轮的优势就是同样转一圈风量更大,风量大自然制冷/制热效率就更高,在低频状态下大尺寸风轮可以用较低转速满足制冷量,内机风噪也进一步降低了。

内机风轮也做了动平衡处理,同时从横截面可以看出风轮采用了仿机翼叶片,美的和华凌目前内机风轮都是这种设计,它的好处是运行噪音更低。

内机电机。

内机采用的是美的华凌自家的威灵直流变频电机,功率是32w、最大转速1300转。

内机导风板介绍。

内机大导风板的意义在于送风量更大、送风角度更广、送风距离也更远。

华凌35HL1 Pro采用的双层大导风板设计,通过四个步进电机完成上下左右扫风,还可以可以做到一键防直吹。

在冬季制热的时候也可以通过调节导板让热风往底部吹,使用体验会更好。

华凌35HL1 Pro拆机总结。

经过硬件拆解,个人认为华凌35HL1 Pro外机设计也不错,优势主要在内机,内机的设计做的非常好。

华凌的设计思路是外机单排换热器用内机大功率电机来弥补,这样可以保证制冷能力,当然只是增加电机功率也不行。

还得加上大尺寸蒸发器+大尺寸风轮+大的出风口,多个部件协调保证制冷效果和使用体验,总体来说是非常推荐购买的。

华凌35HL1 Pro制冷实测。

很多用户对35HL1外机单排换热器心有顾虑,这台机器我已经安装进行了测试,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它的具体表现。

坐标位于山西运城盐湖区。

测试房屋是城区的住宅楼,房间在17层,屋内面积14㎡、层高2.8m、墙体保温还可以,窗是开发商配的断桥铝+双层玻璃。

高温天气制冷效率

测试时间8月4日,气象预报最高气温37℃。

实测外部气温39.5℃,室内温度34.2℃。

实测外部气温39.5℃,室内温度34.2℃。

开机7分钟出风口温度已经降到了12.7℃。

室内初始温度是34.2℃,10分钟就感觉非常凉爽了,此时测了一下温度。

空调下方温度是26.1℃、门口温度是26.3℃。

空调直吹方面的两个角落温度会低一些,分别是24.7℃、24.9℃。

网上也有很多人说华凌制冷效果确实强,但是温控不行,实际温度比设定温度要低2℃,从我测试的结果好像也验证了这个事情。

实际上这是算法问题,后面有反转,您往下看。

高温天气耗电量。

1、白天耗电量

测试时间8月4日、外部实测气温39.5℃。,

设置制冷27℃,低频功率维持这在360w就下不去了;

我调节到28℃,低频功率就降到了200w,但此时体感舒适度变差。

最终设定在27.5℃,低频功率维持在260w左右,体感也比较舒适。

8月4日从14:05开机到18:18分关机,总共开机4小时,耗电量是1.82度。

2、夜晚耗电量

测试时间8月5日10点——到8月6日9点,设置制冷27.5℃,运行11小时耗电量是1.468度。

这个耗电量也符合我预期。

我12点多监测到的运行功率是151w左右,因为后半夜外部气温降低,空调维持27.5℃需要的冷量相对会少一些,空调运行功率会更低,这是耗电量低的原因。

常规天气制冷效率。

测试时间8月14日,气象预报最高气温35℃,实测外部气温36℃,室内温度32.9℃。

设定制冷模式27.5℃,开机30秒后空调运行功率达到了715w。

运行1分钟后934w,此时压缩机进入高频制冷阶段。

开机3分钟1600w。

开机4分钟1850w,基本上是1.5P挂机空调比较高的功率了。

这里简单解释一下空调的变频逻辑,为什么气温低了空调反而升高频效率快了?

高温天空调运行时首要保证的是正常制冷,升频会慢一些,压缩机也不会最大功率去运行,否则会导致制冷效果变差,也有可能触发高温保护停机。

开机5分钟出风口温度已经降到了13℃左右。

开机6分钟后测试房间温度。

空调下方温度是26.6℃、门口温度是26.4℃。

空调直吹方面的两个角落温度会低一些,分别是24.6℃、26℃。

这个温度跟设定温度有差异但是不大。

注意,这个数据是中午12:51测试的。

下午18:10分再次测试室内温度。

空调下方温度是27.1℃、门口温度是27.1℃。

空调正对面两个角落的温度分别是26.7℃、27℃。

这个温控我觉得很精准了。

至于为什么空调初期温度会比设定低1-2℃,我个人猜测是华凌的算法策略,初期低温让用户感知到凉意,这样体验会比较好。

后续再慢慢的精准控温。

并不是说华凌没有温控能力,说实话,空调控温真不是啥难事。

常规天气耗电量。

白天耗电量

测试时间8月14日、外部实测气温32.9℃。

设置制冷27.5℃,不拉窗帘低频功率维持这在250w左右;

拉上窗帘低频功率就降到了200w左右,说白了就是拉上窗帘热量流失慢了,维持设定温度需要的冷量更少了,功率自然就低了。

8月14日从12:45开机到18:13分关机,总共开机5小时38分,耗电量是1.634度。

噪音表现。

35N8HL1的噪音控制我觉得比较好,因为大尺寸风轮+大蒸发器,维持同样的冷量它的转速相应会降低,风噪自然就更小。

这里我简单测试了一下。

100%风量噪音值是49.1分贝。

60%风量噪音值是44.3分贝。

20%风量噪音值是41.8分贝。

1%风量(睡眠档)噪音值是39.7分贝。

我觉得大风量也不吵,当然每个人感知差异不同,但总的来说60%以下的风量声音都是OK的。

华凌35HL1 Pro测评总结。

通过硬件拆解+制冷实测,想必大家对于华凌35HL1有了新的认识。

外机单排冷凝器实际表现并不差。

当然了,不同的安装环境有差异,但至少非监狱机位可以放心大胆的购买。

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这款机型性价比是非常高的,称为神机号不为过。

中国呼吸机遭全球疯抢,关键元器件核心技术亟待解决

陈曦 金凤 科技日报记者 华凌

“从1月28日到现在,我们工厂生产线基本上都是满负荷,这两天尤其如此,因为海外疫情发展太快,目前工厂作息是每周七天无休,从早上9:00到晚上11:00生产,只接疫区国家订单都忙不过来。虽然排产已经到四月底,现在每天还是不断接到国际订货电话。”北京怡和嘉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CMO负责全球销售的许坚对科技日报记者说。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快速蔓延,作为新冠肺炎患者救治的关键医疗设备,国外对呼吸机的需求急剧增长,尤其是对有创呼吸机的需求量加大,中国成为当前重要的呼吸机出口国。

工信部数据显示,3月19日至30日,我国已紧急向国外提供有创呼吸机1700多台,达到了今年以来提供国内总量的一半。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正在努力为疫情防控国际合作做出更大贡献。

新冠肺炎危重病人抢救取决于呼吸机

呼吸困难是新冠肺炎感染患者的典型症状之一,唯有用呼吸机辅助或替代呼吸才能保证患者血氧含量,避免呼吸系统和重要器官衰竭。但普通医院只有在重症监护病房才会配备呼吸机,平时需求并不大,这使得原本为数不多的呼吸机在疫情期间变得非常紧缺,特别是有创呼吸机。

记者从国家药监局获悉,在我国医疗器械分类目录中,根据不同的风险,将呼吸机分为按照第三类医疗器械管理和按照第二类医疗器械管理两种形式。简单来说,按照第三类医疗器械管理的呼吸机一般用于维持患者生命,主要应用于重症监护室(ICU)和呼吸科病房。按照第二类医疗器械管理的呼吸机用于非生命支持,以无创呼吸机为主,可以应用于呼吸科病房,也可以在家庭使用。

“呼吸机是呼吸衰竭病人的唯一治疗手段,临床如果出现呼吸衰竭,尤其是低氧血症的时候,只有呼吸机能提供支持。”天津泰达医院重症医学科行政副主任王一旻介绍,“肺就像一个泵,肌肉是泵的动力,当动力和泵出现问题的时候,没有其他的方式替代,呼吸机其实是对肺和相关肌肉支持的外部力量,需要管路连接人的肺,或者插管,或者戴面罩。”

“救治重症和危重新冠肺炎病人时,由于病情已经到了呼吸衰竭的程度,治疗就需要使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准确的时机选择和对呼吸机的正确使用会挽救很多危重患者。”曾经是天津援鄂医疗队成员的王一旻认为,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危重病人抢救回来的比例,基本就取决于呼吸机的数量,以及能够照顾上机病人的医生护士的数量,也就是ICU床位和人数。

截至2020年3月31日,我国批准上市的呼吸机共有126个品种,其中,按照第三类医疗器械管理的95个,按照第二类医疗器械管理的31个。据市场人士介绍,有创呼吸机市场以进口品牌为主,如美敦力、德尔格、西门子等品牌在国内有着很高的认可度,其市场份额能占到80%以上,国产有创呼吸机起步较晚,但是近些年来发展比较迅猛,如迈瑞、谊安、普博等生产企业,除了在国内市场深耕二三线城市市场之外,产品也销往海外,并获得不错的市场反馈,能够占到发展中国家呼吸机市场份额的30%-40%。

无创呼吸机市场与有创相比,生产工艺及要求相对较低,所以国产品牌几乎可以与国外品牌分庭抗礼,占到全国市场的40%(含家用)。

关键进口器件供应受制影响产能

我国呼吸机的研制起步较晚,1958年在上海制成钟罩式正负压呼吸机,1971年制成电动时间切换定容呼吸机。近几十年,随着谊安医疗、鱼跃医疗等企业的崛起,我国呼吸机的研发生产水平大幅提高。

呼吸机生产周期较长、难度较高。受疫情影响,物流受阻、关键元器件的短缺和原材料配套能力不足等原因也成为全球呼吸机产量短期内无法大幅提高的原因。

“目前因为受制于原材料供应,产量只有实际产能的三分之一。”江苏鱼跃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袁振介绍,该公司的呼吸机疫情期间已经销往欧洲三十多个国家。

呼吸机生产线

呼吸机的核心部件涉及涡轮风机、传感器、芯片等,例如涡轮风机,它相当于呼吸机的发动机,通过给患者提供正压气体,辅助患者呼吸,增强气体交换和心肺耦合。而传感器主要用于监测患者呼吸的压力和流量,来自动调整输出多少压力和流量。

袁振坦言,“这些核心部件主要来自欧美,国内虽然也有企业生产,但风机的噪音、转速、传感器的精度、灵敏度均与海外产品存在差异。例如,涡轮风机需要具备高转速和快速的响应速度,这样才能根据患者呼吸频率迅速加减压力,倘若输出的压力不够,响应速度不够快,就会使患者无法得到有效治疗。”

南京一家生产呼吸机的医疗设备公司相关负责人也表示,目前,呼吸机生产的核心元器件供应不足,如芯片、流量传感器、比例阀等。该公司以往的比例阀来自德国、意大利,涡轮风机来自德国,压力传感器来自美国。“我们也在尝试使用替代物料,但呼吸机对设备长期使用的可靠性、安全性有严格要求,所以只有解决源头供应商的物料配给,才能保质保量的提升产能。”

关键核心部件生产要掌握在自己手里

全球疫情暴发后,生产呼吸机元器件的供应商,也面临全球需求的井喷。这对上游供应商的生产能力、供应链和生产周期都带来挑战。袁振介绍,近期,他们正在与核心供应商、霍尼韦尔公司的南京分公司,协调压力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的供应。

如此重要的医疗物资却面临全球短缺,袁振认为,这与高投入和低需求有关。“生产一台呼吸机需要诸多零部件,它们结构复杂,有技术难题,而且配套的软件成本也较高,目前公司每年投入研发的费用约2亿元。但是,相对于制氧机、血压计,如果不是遇到重大疫情,呼吸机的日常需求量并不大,所以涉足该领域的企业不是很多。”

呼吸机出厂前噪音测试

如果这些进口器件都能实现国产替代,是否可以避免出现目前产量受限的情况?

“自主可控和依赖进口,不仅在我们行业,所有产品都会遇到这个问题。全球化有全球化的好处,就是分工合作,各有所长。欧洲做精密控制零件很厉害,而我国在注塑、塑胶、普通电子领域能力很强,如果在平时全球化分工一定是很高效的。”许坚分析说,但是当疫情影响某个国家的工厂正常开工,全球化就会被这个问题所限制,而自主可控就可以避免出现这种情况了。从供应链的管理上看,国产化和本地化是一个趋势,是不是一定要全部做到本土化?还有很多环节问题需要解决。

袁振也认为,呼吸机对于肺部急慢性疾病以及火灾、战争引起的肺部创伤,都有显著疗效,建议作为战略物资储备,“而如果关键核心部件的生产能力不掌握在自己手里,遇到重大突发事件,会有影响。”

来源:科技日报 文中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来源:科技日报

互联网空调能不能买?华凌、云米用了两年,说点真心话

互联网空调让人欲罢不能。

祸不单行,前年我家的两台空调同时坏掉了。那时候我就在网上选购空调,每每看到互联网空调就让我挪不开眼睛——它们的参数、功能都太吸引人了。于是我就同时买了两台互联网空调,分别是华凌和云米。

如今两年过去了,我想我应该有资格说一说这两台空调的使用感受了。

.01功能新-配件少

互联网空调的功能都很新颖,这一点在当年买的时候就很吸引我。比如我的云米空调,就带语音控制功能;华凌空调,则是可以通过手机蓝牙控制。

此外,一些在传统空调上很少见,或者是高端机型上才有的功能,在互联网空调上也成了标配或者卖到了白菜价:

?新风功能,传统空调需要大几千元,互联网空调最低只要两千元。

?云米空调的“全域风”功能是它自己独创的,四面出风,风量大防直吹。

?华凌空调的“智控温”虽然不算少见,但往往只出现在高端机型上。

类似的功能还有很多,不能一一列举。随便拎出来一个,都是能够勾起我下单冲动的存在。所以我买了,只是下单后才发现另一个问题:配件少!

华凌空调能用手机控制,所以就直接取消了遥控器?!空调常见的配管长度是5m,到了云米身上,就变成了3m?

这两年我也在关注互联网空调,知道这类情况在改善。但不管它们怎么样,反正我是配件缩水的受害者,这一点让人很不开心!

「使用感受」

高端功能的实用性相对比较低,比如我早就听说过新风空调大多数时候都是在当做普通空调使用。我买的这两台空调上,那些新颖功能也多是比较鸡肋:

比如云米空调的语音控制功能,就经常“自言自语”。和小米音箱一样,你明明没有叫它,它却突然来了一句“我在呢”。而且单身还行,如果是家庭使用的话,语音功能有可能影响家人——特别是家里有孩子,小朋友好不容易睡着了,我总不能用语音控制吧!

至于华凌的蓝牙控制就更令人崩溃了,操作以后有1~3秒的延迟。而且需要绑定手机小程序才能使用,每次想要操作空调,都不得不拿出手机,打开小程序,等小程序反应出来再操作。特别是夜里,刺眼的手机屏幕能让人瞬间睡意全无。

所以在功能这一方面,我的感觉是不太好的。从这个角度来看,互联网空调似乎更适合年轻人,甚至是还没有结婚的年轻人。

.02价格低-服务差

都听说过,或者应该都能想象到互联网空调的价格低。但是究竟有多低呢?以我家买的这两台空调为例吧:

1.5匹、无风感、大风量、加长出风口,这些标签集中在一台空调身上,起码应该售价五六千元吧?但是我买的这台云米空调,只要3000元。

大1匹、大风量、加长导风板,这些标签算不上太高端,但随随便便卖个两三千元还是很保守的。但我买到的华凌空调,只要不到2000元。

我当时看了很多互联网空调,几乎都是这种情况。甚至让我误以为:空调就该卖这个价,传统空调都是在坑人!

让我比较不满意的是售后服务——

华凌算是比较不错的,毕竟背靠美的这座靠山。售后与美的共享,服务、技术、价格都有完善的监管系统,回访电话也打得很及时。

目前这两台空调都还没有出现过故障,所以我暂时还无法评价这两家的维保情况。(这一点也是令人惊喜的,证明互联网空调的质量并没有传说中那么不堪!)

「使用感受」

我之所以选择互联网空调,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价格:我的卧室比较大,需要一台1.5匹的空调。但是预算又不足3000元,到线下去看了传统空调,就算是没听说过的杂牌、低端品牌,都很难拿下。

云米空调尽管有种种不足,但依旧满足了我最基本的制冷需求。最起码夏天不会热了——这不就是空调的最本职工作嘛!

当时只隔了半个月,我就下单了华凌空调。当时考虑的还是预算:我是把它装在了书房里,房间不大,随便一台空调都能用。但华凌空调的外观好看,还有美的做背书,所以最终还是买了这一台。

至于售后方面,是否有工装、工牌等我反倒不是很关心。安装技术我不太清楚(反正是装好了没出问题),但至少没有乱收费。加管收钱了,不过也在可接受范围内。

从这个角度来看,互联网空调的性价比还是很高的。如果你的预算有限,对空调的各项参数、功能又有需求,那互联网空调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03参数高-质量差

我买的这两台互联网空调,在看得见的参数上都很高。比如3500W和2700W的制冷量、650m3/h和700m3/h的风量等。

但是在不常见的参数上,就比较拉跨了:

1.5匹的云米空调,制热量只有4900W,最低噪音高达50dB(传统空调噪音一般不会超过40dB)。

大1匹的华凌空调,室内机的重量只有11kg,电辅热功率850W(传统空调一般是1000W左右)。

只看参数可能很多人难以理解,说一下主观感受吧:刚入夏的时候,气温不超过35℃,空调正常使用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但是当室外气温超过35℃,空调就会显得很乏力,温度开到最低、直接吹人也感觉不到凉意。冬天制热能力几乎为零,甚至不如电暖气的效果好。

「不是某一台空调这样,是两台空调都是这样。而我家里的另外两台用了五六年的传统空调,就没有这些问题。」

另外还有一个让我很不满意的细节:云米空调的遥控器表面竟然发黄了!这一点是我从来没遇到过的,不知道它用了什么材质。

「使用感受」

当初安装空调的时候工人说了一句话,我记忆犹新。他把室外机搬起来,打算送到窗外。刚一搬的时候感慨了一句:“哇塞,这么轻呀!”

轻,代表用料差。不过价格摆在这里,用料差也并不让人意外。

用工人的原话说:“你要是就这样用,十年八年也未必会坏。”空调这东西就怕移机,移机的对机器的寿命影响非常大。我家这种空调,恐怕最多移机一次就报废了。

毕竟令人难以忍受的是极端天气里的工作状态,也就是三伏、三九天里,空调有点力不从心。在最需要空调的日子里,它总是撂挑子。

从这个角度来看,互联网空调对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是比较差的。所以如果东北需要用它制热、南方需要用它制冷、沿海城市经常遇到台风天,亦或者工厂等特殊场景下,就要慎重选择互联网空调了。

?小渊总结

最后再说一下我的日常使用情况。

三种场景是比较令我满意的:

①需要迅速制冷的时候,互联网空调上的标配就是“大风量”。所以在房间里需要迅速降温的时候,互联网空调会明显更给力(气温接近40℃时除外)。

②有朋友来家里做客时,就是我展示空调高端功能的机会。这些功能总能令朋友们目瞪口呆,在听到价格后更是直呼“有眼光”,给我挣足了面子。

③互联网空调的颜值明显更符合当下审美,外观简简单单、方方正正。甚至你看云米空调的内机,整个都做成了方的(我就没见过这么方的空调)▽

所以把它装进房间里以后,并不会因此显得房间里很乱、很窄。相反它会成为房间里的一个装饰品,给装修增色不少——咱也不知道为什么传统空调不做这种外形。

三种场景是比较令我失望的:

①极端天气下的工作状态实在是太不稳定了,去年我所在的城市里刮了几天大风,感觉空调外机都转不动了,制冷效果明显变差。这还只是风,要是遇到更恶劣的情况,这两台空调的表现不难想象。

②高端功能的闲置率太高了,这一点也是互联网空调需要反思的地方。相比于多种控制方式和AI控温,我更倾向于能够配合日常制冷/制热一起使用的功能。比如高端传统空调上就有“净化”功能,一边制冷一边充当空气净化器。

③“互联网空调”这个名字也一直让人疑惑,我能感受到的只有销售方式与“互联网”挂钩了。这些空调与智能家居之间的距离还有很远,连接手机后能够实现的功能,通过遥控器都能实现,完全没有新意。

总体而言,互联网空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目前比较吸引人的似乎只有“低价格、高参数、新功能”这三点,而且与此同时还降低了配件、服务和质量。希望早日看到各方面都很优秀的空调出现,真正降低我们的使用成本。

小渊丨文

自摄丨图

#100个理想的家#

高端隔热隔音门窗

断桥铝门窗

系统节能门窗品牌

断桥铝门窗

上一篇: 华兴断桥铝
下一篇: 华北电力大学研究者发表变压器铁心振动特性的精细化模拟方法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