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经济开发区:聚商成片势如虹 产业社区筑繁华

海峡导报·新福建客户端11月11日讯(记者 郑玮玮 通讯员 黄建和 许鹏飞 文/图)20年多前,面对华安这个山多地少、交通不便、基础设施滞后的山区小县,很多人对它的未来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华安经济开发区便企服务中心

20年多后的今天,华安经济开发区积极打造产业社区,成为华安经济的桥头堡。

华安经济开发区

近日,福建省开发区联席会议办公室发布《2023年度福建省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报告》。考核评价结果显示,全省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前30位,华安经济开发区位列第17名,较2022年上升15位,实现“三连升”。其中,在综合发展水平、绿色发展、管理服务等单项排名中,华安经济开发区均跻身全省开发区前十位。是什么让华安经济开发区在省内排名中不断提升,实现“三连升”?

1 以“诚”营商企业与园区双向奔赴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招商引资的“强磁场”。2021年10月华安县率先在漳州县管开发区设立便企服务中心,通过审批权限前移、集中进驻等方式,推动涉企服务审批、县直单位和市政公用等32个单位进驻,实行“一栋楼办公,一站式服务”,实现“区内事区内办”“企业办事不出园区”,推行竣工即投产、拿地即开工、证照分离等改革,通过提前介入、并联审批、延时服务、容缺受理等方式,再造项目审批流程、开辟招商落地“绿色通道”,实现交地与交证“零时差”。同时,在园区内设立乡镇办事处,从各乡镇抽调了精干力量到开发区、指派科级干部常驻,与开发区经发科、便企服务中心组成的“三位一体”无偿帮办代办服务,强化项目支撑和现场指导,变“企业往上跑”为“干部往下跑”,随时随地助企纾困解难,推动项目快建设、快竣工、快投产。园区内还设有“营商110”,助企化解矛盾纠纷、排查安全隐患。据了解,便企服务中心年均办理近万件,办件率98.67%,满意率100%。“我们的公司原来在北京,2014年来到华安经济开发区。这几年我们也见证了开发区的变化提升,除了交通越来越便利以外,环境、配套、服务等方面也在不断地改善。”漳州市合琦靶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丽君说,“2014年刚入驻的时候,我们营收仅有几百万元。一路发展下来,现在我们已经连续三年营收上亿元。”漳州市合琦靶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销售各种金属及合金靶材、复合靶材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平面显示、航空航天、新能源等诸多领域。目前已成为国内航空特种靶材的核心供应商之一,是中国氢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靶材中的冠军,同时在锂电集流体复合铜箔靶材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前不久,合琦靶材获评福建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及省市创新创业大赛决赛一等奖。“只要有适合的比赛或项目申报,开发区管委会和华安县工信局就会推荐或提醒我们参加,还会不定期地推荐我们到高校去参加培训,对我们帮助很大。”

福建登阵实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集钢窗、门窗配件等系列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及服务为一体的科技创新型生产制造公司,产品远销欧美、澳洲等地区。2018年入驻华安经济开发区至今,公司员工从当初三四十人壮大到四百多人,销售额从不到200万美金增长至3000多万美金。2025年还将有6万平方米的新厂房继续投产。

公司负责人吴雁翔说出了发展的关键原因:“华安经济开发区完全超出我的期望,他们自上而下务实、高效的风气是我最喜欢的。”他告诉导报记者,国外客户几次到访考察,都是由县委书记和乡镇驻开发区办事处负责人帮忙接待,花费人力物力促进企业与客户成交。“当瑞士严实公司来中国考察的时候,开发区的领导帮我们接待,外国人觉得他们很有亲和力,这里适合投资,最终他们把国内南方的加工厂授权给我们。美国的客户则觉得我们这里的效率高得不可思议,当他今年3月份过来的时候,我们的工厂还是平地,9月底再过来的时候,厂房已经建好了。这在美国,至少要5年的时间。他认为这里的政府工作效率又高、服务又好,于是走之前希望我帮忙沟通,让他们到华安经济开发区来投资建厂。”

在这样的“土壤”环境中,华安经济开发区的企业“茁壮成长”。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目光瞄准了华安经济开发区。政企之间互相信赖、共同成长,形成了良性循环,华安经济开发区的工业发展之路更是势如破竹、蒸蒸日上。至2023年底,园区共入驻企业292家,总投资478亿元,规模以上企业111家,年产值176.59亿元,税收4.78亿元。其中,投资10亿元以上企业14家,总部上市企业5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3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家。

2 以“优”选商产业集群效应初显

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先手棋”。近年来,华安县创新推行“责任制+专班制”领导机制和“园区化+产业化”选商模式,由县委县政府牵头,整合资源,建立以县领导为支点、招商中心为连接、招商顾问为智囊、招商专员为骨干、驻外招商联络点为拓展延伸、异地商会为补充的“立体化”招商体系。

与此同时,华安经济开发区不断转变招商理念,立足新质生产力发展,由招商变选商、从项目招商到产业招商转变,聚焦先进装备制造、智能家具家居“两大百亿产业集群”,全力打造“铝车轮、针织机械、冻干食品”三大专业生产园区,并围绕“3+2”主导产业开展链长制招商,不断延链补链强链,补强园区整体实力。“企业有竞争力,开发区才会有竞争力。我们一直在引进高尖端的企业作为开发区的标杆企业。当然有了主导产业,新业态也要有。”华安县委书记叶毓说,5月20日,漳州召开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招商大会,9月6日,华安县就在全市率先召开低空经济产业的发展大会,现场签约3个项目、总投资3.7亿元,并与福建省民用无人飞机协会签订战略合作框架,打造产教融合培训基地,福建无人机赛事基地、福建航模飞行基地等8个基地落户华安,开辟低空经济新赛道。

“近几年招商侧重高新技术企业,大概占到我们招商总数的70%。”华安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郭炎煌说,“外向型的企业也会比以往多一些。”龙头强,产业旺。在一轮轮的产业招商中,华安现有的企业也通过一次次技改实现产业上的突破。针织机械产业是华安近年来的经济增长极和动力源,以漳州市永良针纺机械有限公司为龙头,带动22家针织机械上中下游企业,产品可涵盖针织机械整机及90%以上配件,让这里的针织机械实现全链条“华安制造”,并成功将针织机械打造成为细分领域特色优势产业链,总体经济效益明显提升,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一幅链条完整、基础扎实、质量坚固的工业发展蓝图,正在华安大地上徐徐展开。

3 以“需”留商推动产业社区发展

一个实力强劲的区域,不仅是片区经济发展的桥头堡,也应该是宜居宜业的幸福家园。如何最大限度保证员工的稳定,关系着一家企业的未来。华安经济开发区积极谋划“后招商”产业社区配套,按照“3+2+1”的框架打造产业社区,提升吃、住、行“3”大刚需,以国企带动加快实施21.14亿元的园区提升改造工程。如今,华安经济开发区内邻里中心两栋公寓楼已经建成,这将为园区企业解决一千多位员工的住宿问题;社区医院和各类教育配套也在有序推进;夜市特色一条街、九龙商业街,做大发展商业圈,为园区人员构建了园区15分钟生活圈。而外部道路的互联互通则让华安经济开发区的区位优势越来越凸显。

据华安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华安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宋秋明介绍,如今华安经济开发区到厦门机场只需45分钟,到厦门港50分钟,到漳州市区也只需要20分钟,非常便捷。“区位优势一起来,人和企业也跟着来了。”

从路无十里直,地无十亩平,到如今成为华安经济发展的桥头堡,华安经济开发区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式“蝶变”。

如今,华安经济开发区正逐步由单一工业园区转化为多功能产业社区,向发展最关键处发力、向最核心处突破。

未来的开发区会怎样?“按照产业社区的概念,我们正在逐步完善金融中心、吃住行游购娱第三方服务等相关配套,确保员工在开发区内能够享受到与城市一样的生活质量。”叶毓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来源:海峡导报

高端隔热门窗

品牌系统门窗

别墅门窗

隔热隔音门窗

上一篇: 华国锋旧居——山西一百多年的民居老院
下一篇: 华安钢宝利:钢铁巨人的“铁骨柔情”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