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华乾御品”入选品牌强国示范工程成员单位2、复兴复建11所古书院 书香泉州再添新品牌3、古城新地标泉州侨批馆开馆
“华乾御品”入选品牌强国示范工程成员单位
时常能看到这样的新闻:有很多家庭因为安全防护措施没做到位,导致家中财物丢失,发生入室盗窃、抢劫等案件,亦或者是在被挟持过程中奋力反抗被歹徒伤及身体。
为了家人的财产和生命安全,安装防盗门非常有必要。随着人们防盗意识的不断增强,安装更安全、坚固的安全门成为现代居家的必备选项。
经调查绝大部分的入室盗窃案,都是盗贼通过入户门入室发生的,而入门的质量与门锁不达标是普遍问题,目前很多老旧房屋甚至新房都在使用着防盗性能较低及配件粗陋的门,安全性能不过关,居家安全有极大的隐患。因此,选择值得信赖的品牌、质量过硬的防盗门及合格的五金配件,给家人创造安全、温馨的居家环境,是每一个爱家的人都要尤为重视的一项工作。
泉州市丰泽区豪美盛门窗加工厂旗下品牌“华乾御品”,是一家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企业,公司拥有丰富的制造技术和精诚的团队合作精神,一直致力于钢艺、铜艺,铝艺中的门面,门艺的研究和开发,经过多年的努力,专注高档别墅门、商业门、高档门面装饰、铜艺傢具、入户门、庭院大门、铜雕塑术等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安装和个性化整体解决方案于一体的企业,产品纹路自然、时尚典雅、结构坚固、实惠美观,是你家居、公?、别墅、酒店及办公楼等装饰上乘之选。
公司拥有专业的生产设备,科学的工艺流程和精湛的制造工艺,凭着优质的对产品质量和优良的服务及完善的管理,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稳定,外形美观,可根据客户的特殊要求进行专门设计,并进行专门量身设计和制作,产品远销东南亚、(台湾、菲律宾、泰国、澳门、香港等),并积极开展产品售前,售后的服务。
品牌强国·自主品牌优选示范工程(简称:品牌强国示范工程)是为贯彻落实"品牌强国"的国家战略,由《发现品牌》栏目组、人民日报社旗下《市场报网络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国际品牌战略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自主品牌示范推广平台。示范工程以征集、遴选示范单位、成员单位、专项示范企业与示范基地为主线,旨在打造专业性、国家级、国际化自主品牌示范推广平台,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树立新时代中国自主品牌形象。
“华乾御品”经过资质审核、舆情监控等层层筛选,成功入选为品牌强国示范工程防撬安全门行业优选成员单位,企业信息录入品牌强国示范工程数据库,在国家级平台向公众展示品牌形象。
华乾御品安全门可以带给你—绝对的私密安全空间,将一切安全隐患杜绝在门外。享受简单生活,用最朴素的力量,缔造家居品质生活,全面化的优质服务,缔造品质未来。华乾御品致力于为每个家庭打造安全防护线,在温馨的家庭和宝贵的居家时光里,为家人、为自己打造一个舒适安全的生活空间。
复兴复建11所古书院 书香泉州再添新品牌
泉州古书院新生
自唐以来,泉州郡城内外广设书院,“家弦户诵”“泉郡学甲于天下”,中科第者数以千计,甚至出现三世进士、父子进士等现象,文风鼎盛、书院林立、书香绵延,不愧为“海滨邹鲁,鸿儒聚舫”。兴于唐末的古书院,鼎盛于宋,巩固于元明。自唐末到清末,泉州历代共建有书院73所,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不少书院已湮没于漫长的历史岁月里。
近日,一个好消息传来:泉州市将复兴复建中心城区及周边11家书院,将其打造为古城文化新品牌,融入城市文化发展整体方略,实现书院的有效保护和功能的持续发挥。为了梳理泉州千年书院发展脉络,记者分赴市区几大书院,采访市文旅局、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管中窥豹”,以期为泉州书院的复兴探路。
■本期执行 记者 张素萍 林福龙 庄丽祥 通讯员 何奕斌
云麓书院
镜山书院
正音书院
营建中的宝觉书院
小山丛竹书院
不论是千年以来的数十座历史书院,还是如今正在复兴复建的11家书院,唤起了泉州人对先贤崇敬之心,更是泉州文化软实力的体现。昨日,记者实地探访了宝觉书院、镜山书院、小山丛竹书院等数家已完工或正复建中的古书院。
动态
复兴复建11家书院 部分书院已基本完工
据泉州市文旅局介绍,泉州市将复兴复建中心城区及周边11家书院,将其打造为古城文化新品牌,融入城市文化发展整体方略,实现书院的有效保护和功能的持续发挥。每家书院的设计方案均将经过严格把关,确定书院风格特色。
此次将要复兴复建的一批书院包括一峰书院、小山丛竹书院、欧阳书院、正音书院、招贤院、松石山馆、镜山书院、云麓书院、宝海庵书院、宝觉书院、南安文庙等11家。这些书院,有的是在遗址上直接修复,比如南安文庙、小山丛竹书院等;有的是在遗址不远处择址新建,如招贤院、宝海庵书院等;有的则结合现有空间进行书院植入,如在府文庙旁边开设正音书院,拟利用清源山现有房屋植入欧阳书院等。
记者获悉,目前数家书院启动复兴复建工作,其中正音书院已经对外开放使用,小山丛竹书院已经建成正布置完善,宝觉书院基本建成预计7月份竣工,镜山书院基本完工今夏即将开放,其他书院也正陆续建设或修缮提升。
历史
泉州历代书院共73座 走出博学之士不胜枚举
据考证,自唐末到清末,泉州历代共建有书院73座,分布于晋江、南安、惠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门等地,是泉州历史文化名城重要的文化符号与独特元素,部分书院建筑保存至今。
根据时间推移,泉州唐时有书院1座,宋时有11座书院,元时14座,明代增至24座,到了清代则达到39座之多。最早的书院即南安石井的杨林书院,据称始建于唐昭宗景福二年(893年),宋时大儒朱熹曾讲学其中。
古时泉州兴儒学,起书院,学优仕,扶庙堂,历代文人倚山论道、临海观经,成就了各种人文传奇。经过千余年的传承与创新,泉州书院早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价值取向,而从泉州走出的博学之士不胜枚举,如蔡清、张岳、李贽、何乔远、苏濬、陈琛、王畿、李光地、吴鲁等。
一座座书院唤起了人们对先贤的崇敬之心,适应时代需求,有助于提升泉州的文化软实力。
展望
采“一院一案”方式 打造综合性惠民书院
据介绍,泉州将通过书院复兴工作方案的实施,争取成熟一批、启动一批、见效一批。作为历史文化保护利用提升行动项目,将其打造为古城文化新品牌,融入城市文化发展的整体方略,复兴工作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实现书院的有效保护和功能的持续发挥。
泉州把古代书院复兴作为泉州文化建设、文化惠民的重大工程,将采取“一院一案”建设方式,根据各个书院的不同情况、建设内容和规模,在规划设计方面保留特色,参照中国书院经典格局,强化建筑空间功能布局,营造时代氛围浓郁的文化气息。结合遗址周边遗存、现有建筑等实际,加强功能拓展和提升,完善配套设施,切实打造成综合性惠民书院。同时,推动古代书院向现代新型书院发展和创新,为书院注入新的活力、功能、业态,使古代书院这一独特的中国文化教育传播阵地焕发新的活力。
此外,鼓励多方参与,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采取多种方式吸纳社会力量参与,运用现代市场经营理念,结合书院实际空间,考虑引进专题展览、建设“百姓书屋”、教育培训、文创旅游等项目,提升书院实际使用效率,建立利于推动文化传播、社会教育、文旅融合可持续发展的公益性长效经营机制。
宝觉书院
昔日朱熹讲学处 今朝大学“文化园”
宝觉书院,始建于北宋,系高僧宝觉禅师筑建“海印寺"时专设的一处书院。由于历史变迁,书院早已湮没,原址位于现黎明大学丰泽校区东侧宝觉山顶旁。为响应和配合泉州市复建古代书院计划,丰泽区政府与黎明职业大学联合承建该文化、文物项目工程,项目预计今年7月份竣工。
根据史料记载,宋代少帝南撤时曾驻跸“宝觉书院”,忠臣良将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护驾其间;南宋朱熹初仕泉州,倡导学风,一时从者如云,常于“宝觉书院”讲学,并亲题“天风海涛”四字为匾,为“宝觉书院”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众多的传奇故事。
“这是一座集国学讲坛、展览、研究于一体,具备现代功能的闽南传统书院。”泉州文化学者、黎明职业大学副教授林长红介绍,书院建成后,将与周边的“黎明亭”及十几亩树林辟为“朱子文化公园”,并成立"朱子文化研究所"。
小山丛竹
书院“修旧如旧” 旧八景之首“重光”
不到10亩之地,承载着一段段浓墨重彩的历史,是泉州古今“对话”的一个窗口,步入复建后的“小山丛竹”,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作为泉州旧八景之首、“古城双修”七个一项目“一园”的小山丛竹公园,于近日复建一期完工。目前,进入建筑本体土建施工收尾阶段,预计年底完工开放。
史载,“小山丛竹”地处泉州城北,唐代为纪念“闽文之祖”欧阳詹,建有祀詹祠堂;北宋在祠旁筑屋为“小山丛竹书院”;南宋朱熹多次莅院讲学,建亭植竹题匾;近代弘一大师曾在此讲经题字。特别是南宋以来,古代官员和文人墨客途经泉州必到“小山丛竹”朝拜朱熹,该园因此声名远播,是泉州文脉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镜山书院
看镜亭赏墨池 重温何乔远授徒讲学
走进丰泽区后茂社区茂发路59号的镜山书院,亭台楼阁、墨池炮楼、山水林间,处处透着古朴清幽。书院与明代史学家何乔远有深厚的渊源。史料记载,镜山书院位于泉州市郊东北大旗山下,山有石如镜,故又名镜山。明代何乔远辞官归故里后,在山下筑精舍,晚年在此著书立说、授徒讲学,因其自号“镜山”,后人称为镜山书院。
“复兴复建镜山书院,展现泉州古代书院文化,为周边居民和游客提供休闲研学之地和传统文化展示空间。”相关人士介绍,项目总占地面积20亩,书院内有镜山文创园,包括咖啡书吧、镜亭、庭院式创意工坊、室内书吧等。其中书院主体部分古色古香,拟设“映月读书”“凿壁借光”“墨池”“步步登高”“琴湖”等景点,所有门窗均使用仿古风格,让人行走其间,充分感受古代书院的文化古意。
据介绍,镜山书院目前已基本完工,预计将于今年七八月份对外开放。
云麓书院
仿闽南传统古厝 再现史上书院风采
书院位于大坪山山线绿道二期景观提升项目的云麓花园内,该花园设计范围约1.28公顷(19亩),以闽南传统古厝建筑为特色,依托古厝可以开展艺术沙龙、艺术展览、文化展示等多种文化活动。同时古厝周围也有香花植物营造的芳香花园,浪漫的观赏草园以及绚丽的三角梅园和生态水生园等。
云麓书院系仿闽南传统古厝建筑,墙上是闽南建筑元素中的特色花窗,书院屋檐均采用了木刻雕花,包括房梁统一采用木柱支撑,院子分为前落、中落、后落,地上还附有极具特色的金钱地漏。
据悉,4月9日书院二期工程验收,目前已委托第三方评估,将挂网公开招商,招商工作完成后即转入内部装修阶段,预计年底完成。
其他书院
●一峰书院:位于泉州老城区的梅石书院,拟在泉州一中学府校区东北隅修建一峰书院,目前正规划设计中。
●欧阳书院:利用清源山景区旧展览馆整幢(原常润茶馆)植入书院,拟打造以欧阳詹为泉州文化代表的“青年新人文书院”及泉州第一座多媒体互动书院。
●宝海庵书院:拟择址在泉州大桥下的宝海庵西侧空地新建,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
●招贤院:在潘山公园(原招贤院遗址附近)附近择址新建,比邻旧糖厂文创园。
●松石山馆:利用释雅山公园管理用房,松关阁一层进行装修、装饰复建。
●正音书院:利用泉州府文庙惠风堂植入正音书院,书院已对外开放。
来源:泉州网
古城新地标泉州侨批馆开馆
14日上午,位于古城核心区——中山路陈光纯故居的泉州侨批馆正式开馆迎客,成为首个“福建侨批展示基地”。
侨批是旅居海外的侨胞寄送国内侨眷的书信与汇款的合称,又称“银信”,被盛赞为中国“20世纪的敦煌文书”。在市档案部门的积极配合推动下,“侨批档案”于201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记者从泉州市档案馆了解到,泉州侨批馆开馆后,将通过图文并茂的展板、多媒体放映、实物展陈等形式,展示泉州侨批历史。展馆由一个序厅、四个主展厅和一个互动室组成,共布置展板105块,展出侨批及相关照片图片304张,侨批实物92份,许多馆藏侨批实物为首次对外公开展出。
当天还举行了首届“世界记忆遗产·侨批”主题文学创作大赛颁奖仪式。大赛旨在“以侨架桥、以文聚魂”,加强海内外文化交流,展现泉州作为我省侨批主要集中地的侨乡优势、文化优势,挖掘侨批所蕴含的精神内核和文化内涵。今年3月启动后,3个月时间里,收到来自国内外的诗歌、散文、小说来稿共523件。
泉州侨批馆
位于中心市区中山路345-1号的陈光纯故居,是首个“福建侨批展示基地”。为了方便参观游览,泉州侨批馆将日夜开馆,具体时间为:周一闭馆,周二至周五14:00-21:00,周六至周日9:00-12:00,14:00-21:00。除了白天前来参观,大家也可在夜游古城时,顺道来馆里“打卡”。
华侨洋楼展陈珍贵侨批
2013年,侨批是世界记忆遗产项目,侨乡泉州是侨批的主要富集地之一,把精心收集、保护、研究的侨批及华侨历史,通过一栋历史悠久的华侨洋房常态化展示,不仅为人们打开了解华侨历史的一扇窗,也将助力打造泉州侨批特色文化品牌。
泉州侨批馆所在的陈光纯故居,位于古城中山路。这栋由著名泉籍旅菲华侨陈光纯先生于1921年所建的三层红砖古洋楼,迄今恰好历经百年沧桑,十分珍贵。建筑占地面积280平方米,是泉州近代早期番仔楼的典型代表。
走进泉州侨批馆,可以看到,这里由一个序厅、四个主展厅和一个互动室组成,共布置展板105块,展出侨批及相关照片图片304张,侨批实物92份。市档案馆相关人士介绍,许多馆藏侨批实物,系首次对外公开展出。
序厅展示侨批申遗进程及泉州侨批工作发展历程。第二展厅分为百年沧桑话侨批、海丝见证侨批路、世界记忆在泉州等模块,主要介绍侨批起源、发展情况以及侨批保护开发情况。值得一提的是,第二展厅配有描绘侨批收寄六个流程的多媒体小动画,用动静结合形式,展示侨批档案的概念组成、发展历程、作用价值等。第三至第五展厅主题,源自习近平总书记对侨批工作所作重要指示,即“侨批蕴含的家国情怀、艰苦创业、诚信守诺等三种精神”,分别展示了侨批蕴含的丰富人文精神和优良传统,并穿插了“一国一侨批”“一县一侨批”“一局一侨批”等特色元素,同时展示侨批中的传统文化、传统名称、传统艺术等特色展线。在一封封泛黄的侨批中,大家穿越时空,了解华侨在外奋斗、心系家国的感人故事,也呈现了侨批档案作为世界记忆遗产的时代价值和文化魅力。第六展厅为互动室,大家可以在这里,翻阅侨批主题的各类书籍,欣赏侨批电视专题片,欣赏侨批周边文创产品,参加侨批研究主题沙龙研讨等。
古城的日夜,风光独好。侨批馆周边就是热闹的中山路以及古城背街小巷,展厅外的长廊上,有古城特色风景、南洋风景图片,周边进行布置特色夜景灯光,广大游客也可以夜游打卡,感受侨乡特色风情夜景。
打造侨乡文化“新名片”
侨批被盛赞为中国“20世纪的敦煌文书”。侨批的产生,与华侨华人移居海外密切相关。在海外奋斗的华侨,为了把钱款连通书信寄回家乡,因而有了侨批。这也称为维系海外移民与国内家乡眷属经济、情感纽带的特殊邮传载体。
据介绍,作为侨批档案的主要官方收藏单位,市档案馆自2008年起,就在全国率先启动侨批档案的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2010年,市档案馆馆藏侨批档案,首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2013年,在市档案部门配合推动下,侨批档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侨批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提名报告中提到,侨批记录了华人华侨在侨居国的生活状况、活动情况以及当地的历史、文化发展信息。这些信息独一无二且意义重大,对19世纪和20世纪的中国与世界的文化和政治交往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好这一珍贵的世界记忆遗产,泉州市推动筹建泉州侨批馆,为侨乡泉州打造文化“新名片”。未来,市档案部门将通过开展更大力度、更高质量、更高层次的侨批收集保管、开发利用、展览交流等活动,以“侨”搭桥,做好“侨”文章,主动服务建设海丝名城、智造强市、品质泉州。(泉州晚报记者 蔡紫旻 通讯员 郭喜忠 摄影 陈小阳)
来源:泉州通客户端